2009-08-11 00:00:00 作者:蒙龙 来源:今日高邮
仲夏一日,应友人之邀,去郊外一处游泳。大约已有三十年不下河游泳了,有一股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冲动。
我们一行四五人坐着友人的车,直奔郊外。那天许是入夏最热的一天,坐在空调车内,虽然体表温度不高,但内心却是闷躁非常。偏友人路径不是很熟,连续错走了几次,每一次乡间小路上的倒车,都倒得我一身热汗。不远的路程,辗转了四十分钟才到达。
一下车,就像一块冰冷的肉投入滚油锅内,立即叭叭作响,大汗迅即从每个毛孔里奔涌而出。但眼前突兀的景物,却让我心里很快凉爽下来,应该说是美好的景物使我“不知何为物,何为我”。
周围是农田农舍,只中间数十亩的空间内,布局着红花绿草,长藤古树,曲桥回廊,水榭楼台,古之婉约娴静,今之豪华奔放,浑然一体,又一条小河从其身旁潺潺流过,更增添了几分静美和灵动。
我全然不顾如火的骄阳,行走在园内的甬道上,用心地欣赏那棵棵大树,片片绿叶,朵朵鲜花。
友人提醒,我们过去吧。
抬头一看,是一个三面砌好护坡的大水池,这水池不是封闭的,是从小河上拐进来的一块,我疑是人工开挖的“一块”。水池上有九曲木桥,桥的一端是一间面积不小的木制休息室。
我们从曲桥上走进休息室,稍事准备后,便从休息室一旁的不锈钢舷梯上下得水池。
水池不深,约一米五左右,水很绿,不时有小鱼跃起,但我的内心却有点怯怯的。
主人许是看出了什么,站在岸上一再强调,这水是活的,池底用水泥浇铸过,不脏。
我出生在水乡,我家屋后就是一条不小的河,对水的了解,亲近,乃至依赖,可能是一般人难以比拟的。
儿时一到夏季,整天泡在水里。那水清得如同碧玉,萋萋水草,尾尾小鱼,清晰可见。大清早到码头上,连淘米撒下的米粒都看得清清楚楚。渴了,直接咕咚咕咚,牛饮一般,那水凉凉的,甜甜的,沁人心脾,什么绿茶、乌龙茶、大麦茶,都不如那河水可口,爽人。那时管游泳叫洗澡,洗澡没有什么技巧,就是传统的狗刨式、仰泳,或者扎猛子。我们在河里打仗,在河里掏河蚌、绞水草,在河里胡思乱想,说长大了当个海军,到大海里玩玩。时光如飞,但那份快乐记忆犹新。
然而此水已非彼水,虽然清,颜色似乎太深了,总是看不透,给人以浑浊的感觉,不小心呛在嘴里,连忙吐出来,不敢下咽。
游在水里,始终激发不起兴趣,胸中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疑虑,所以,只在水里蹲了半小时就上来了,立即奔到自来水池边一再冲洗,尽管如此,身上还像有小虫子在蠕动,摸上去似乎粘粘乎乎的。临别时,主人又让我们品尝了园子里栽植的苹果,嫩而不涩,甜而不腻,酸而不碜,好吃。主人自豪地说,园子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四季有果。果子都是新品种,不用农药,不施化肥,是标准的绿色食品。
我看着一池河水,四周美景,顿生惋惜。如果这水池里的水像我小时候屋后河里的水该多好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水池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总是小河的一个组成部分,小河的水早已不干不净,有工业污水排入,有鱼塘里的肥水注入,还有倾倒于河里的秸秆沤成的脏水,小小河流乃至水池如何能洁身自好?能够做到眼下这样无虫无蝇无臭已经不错了。连我家屋后那条河也全然不是儿时的模样,一坎垃圾,半河浮萍,像个蓬头垢面的乞丐。
但那确实是一个美好之所在,静若处子,玲珑剔透。它像都市里的后巷,沙漠里的绿洲,旅途上的一个驿站。我相信,总有一天那水池里的水会清起来,甜起来。到那时,我会像儿时一样,尽兴地畅游在水池里,找回儿时的乐趣,捡拾儿时的梦想。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