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6 00:00:00 作者:吴忠 来源:今日高邮
我们这里叫豌豆为安豆,取义平平安安,听着就吉利。每年清明节前,安豆苗长得蓬蓬勃勃,安豆头子嫩得能掐出水来,是做安豆饼的最好时节。
做安豆饼的食材简单,安豆头子和黏面(糯米面粉)。也有人做的时候,磕一两个鸡蛋,认为那样安豆饼子会更香。我不喜欢这样,总觉得掺了鸡蛋容易使饼发酥发脆,也会破坏安豆叶特有的清香味。
如有可能,安豆头子最好自己到菜地里动手掐,这样可以保证茎叶的鲜嫩程度。菜摊上卖的大多已经发蔫、发干,还拖着许多老叶子和长长的茎。面要黏面,如果用其它米面来替代黏面,做成的饼子黏度会明显下降,发硬。也见过有人错用小麦面来做安豆饼的,面跟安豆碎叶很难糅合到一块去,做成的饼子又实又干。黏面细滑发亮,一般米面相对粗糙发暗,买的时候可要仔细看清楚了。
做安豆饼的过程也不复杂。
首先把安豆头子洗净,再切碎,越碎越好。注意不要搓洗,也不要砧剁,以防叶汁流失,带走安豆叶的营养成分,同时也会带走安豆叶子的清香。安豆头子切之前要不要用烫水烫一下?这要根据各人口味而定,你如果对安豆茎叶的青帮味敏感,在切碎之前烫个几分钟,去下味也可。
在切碎的安豆碎叶里加适量盐,也可以再加少许胡椒粉、鸡精,拌一下,醒几分钟,然后就与面和在一起,加温热水搅拌。不要用冷水,冷水调面会起硬,不柔软,做的时候也很难成形。也不要用开水,开水和面面筋质会被破坏,会使面劲太小,易发烂。面、安豆头子、水比例应该是多少?这个我还真没量化过,完全凭感觉。面和安豆头子比例多些少些没什么关系,关键是水量要控制好。我的办法就是不要一下子加好,采用逐渐往里加水的办法。搅拌到最后,应该是面抓在手上的感觉软而不烂,韧而不硬,易成形又不易变形为佳。可能都听说过有关和面的笑话,说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又加面,面又多了再加水——呵呵,要解决这个,看来还是要多操练,练多了就有感觉了。
最后就是油煎。把锅加热,先用适量的菜籽油在锅面箍上一圈,这样既可以使黏面不粘锅,又可以利用油的高温煎熟安豆饼。安豆饼可以一次贴多个,熟练的人,一次贴10个都不成问题,不熟练的话,最好少贴几个,防止来不及翻,致使饼烧糊。安豆饼尽量做薄些,这样在油锅里煎的时候可以使里外均匀受热,以防止外面都已经焦了,而里面还没熟的尴尬状况出现。等这半边熟了,就要及时把饼翻个身,当然同样需要箍油。稍等一会儿,等到那半边差不多也熟了,就可以出锅了。整个过程,火要用文火,煎的时间也不定,以饼面微微发黄为准。我父亲做安豆饼感觉上很随意,但从没有烧焦或不熟的情况出现,而且烧熟后安豆叶仍然保持着绿色。我刚学的时候,不是烧焦就是有生面夹在里面,弄得满头大汗,怎么也“随意”不起来。
我印象中,安豆饼老少咸宜,个个都喜爱吃,咬上一口,细腻绵软,满嘴清香,用我老家上辈人的话说,就是打三个耳刮子也舍不得丢。现在每年我都亲自做安豆饼,每每刚一出锅,安豆饼面上油还嗤嗤响,儿子嘴馋就用手过来拈了,烫得嘴歪歪的,还是朝嘴里塞,跟当年我父亲做安豆饼,我吃的情形并无二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