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谈谈耿庙神灯

2009-07-28 00:00:00    作者:陈坚    来源:今日高邮

历史上的耿庙,最先建在什么地方?元代诗人陈基在《高邮湖》这首诗里提到了一个地点:

春深湖水漾汀洲,耿七公祠在上头。

蒲帆十幅东风顺,明日从君到楚州。

诗中说的“耿七公祠”,即七公殿,又名耿庙、康泽侯庙。诗人当时见到的耿庙是在“汀洲上头”。汀洲即水上的小洲,它的位置在哪?明代诗人胡俨在《盂城八景》中说:

新开湖西耿侯庙,夜夜神灯吐光耀。

空中凫雁尽飞翔,渚面鱼龙皆眩曜。

诗的首句就指明:耿庙建在“新开湖西”。

据明、清《高邮州志·人物志》记载:耿裕德,排行第七,称七公,东平州(属山东省)梁山泊人。生于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宝元间为通判。后弃官南徙,隐于高邮江静村。自愿为东岳庙祝(注:“庙祝”即庙中管香火的人)。体恤孤寡,周济贫乏。与其妻王氏俱茹蔬诵佛,曾经坐蒲席泛览湖上,病者常往请求疗治。远近颂为神人。年八十一岁去世,里人为其建祠于甓社湖滨。“历代俱显灵异”。

以上说耿庙建于“甓社湖滨”,这与耿庙建在“新开湖西”一说正相吻合。因为新开湖就在“今高邮湖最东部湖面”,而甓社湖就在“今高邮湖西部湖面”。由此可知,宋元年末(1091至1093)始建的耿庙,当在新开湖西的甓社湖的某个汀洲。据记载:“七公本是高邮人茆氏甥,耿庙前后皆茆姓。相传耿七公生前为善,因而成为湖神,每于晦夕有红灯累累如列宿,见于波涛汹涌之间,为人救溺捍患,祷者无不立应。宋时敕封为康泽侯。”此庙在明代曾“奏请春秋二仲以羊豕祀之”并重修。清代毁于水,基址尚存。又明孝宗三年(1490)曾建康泽行祠庙;清康熙十三年(1674)建七公殿,俱在运河西滨。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朱延庆先生著《高邮》一书的序文中说:“我觉得耿庙神灯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说七公老爷显了圣,说是在苍茫云水之间看到神灯了。其实谁也没有看到。正因为没有人看到过,所以越发相信神灯是有的。”可见汪先生的话是科学的。而人们感兴趣的是,神话中有许多救生解忧的故事。古代诗人常把它抹上神秘的色彩,但又离不开现实生活的牵挂。请看清代诗人孙宗彝写的《耿庙神灯》这首七律:

停云丛树影孤清,尚有灵光接沛城。

横出沧波三岛上,倒悬天汉七星明。

渔矶雪冷寻村火,市泊风高避野更。

昨夜乘槎携友过,中流长啸白涛生。

此诗把“神灯”喻为一种“灵光”,它常在水域闪亮,又如仙岛和北斗星上的星光闪耀;但面对现实时,仍需“寻村火”、“避野更”,啸咏“白涛生”,盼望的是水上安全。

因此,湖上的救援工作关系到人的生死大事。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魏源,在任高邮知州时,他考虑到高邮湖面宽阔,当时救生局只有四只红船(即救生船),在湖上巡救不免顾此失彼,便设法在界首地方仇庄及本城杨家坞、万家塘、新沟等处,挑浚疏通了几个“船坞”,以便船只收口避风。这是由于湖上经常发生翻船事故,触动了魏公。他有一首《叹救生船》的诗,写道:

利舵名帆日夜牵,水行争似陆行便。

虽然生死由天定,毕竟多翻浪里船。

魏公是有名的务实家。他强调“及之而后知”,“知”从“行”中来,主张以“事实”来衡量“实功”。今天读它,觉得仍有现实意义。

七公殿在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拆除了,传说曾挂过神灯的那个石柱,仍高高地竖在大运河的西堤。耿庙神灯的故事,依旧传为美谈。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