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高树与矮草

2009-07-21 00:00:00    作者:秦一义    来源:今日高邮

我家傍河而居,河畔,除了两排高大的树,还有几丛艾草和菖蒲。

树木参天,浓荫匝地,不仅蝉噪鸟鸣,生机无限,还多有人来乘凉,甚至陌生的过路人,酷暑难耐,特地来浓荫下歇脚,吸足了凉气,再上路不迟。

最难忘来树下纳凉的二先生秦正龙,他排行老二,大人小孩都叫他二先生。他教过私塾,教过村小,他的毛笔字十里八乡的很有名,每临腊月,请他写对子的人很多,从腊月初开笔,一直忙到除夕才歇手。一次他来纳凉时,我问二先生:“你给人家写对子,为什么年年都写‘龙图世泽,淮海家声’和‘名标大宋,教衍高邮’的对子?”他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是赞颂先贤秦少游的,由于怀念先祖的恩典,这两副对子就一直传下来了。

他读的古书多,只要跟他提“古货”他都如数家珍,很多古文能即口诵出,说到王勃的《藤王阁序》,他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赞不绝口……二先生来我家树下纳凉有多少年头啦?不晓得。每年夏天热得人难受时就一人悄悄地来了,他最后一次纳凉时已九十四岁。就在那一年暑去秋来之际,二先生无疾而终。二先生走时正赶上村里浇筑水泥路,人们只得用船送他出村,天又下大雨,送他的人个个淋成了落汤鸡,二先生走得不顺,真是文化人苦旅啊!

艾草和菖蒲,我家每年都收。采收时间不超过端午节。端午节那天,父亲将艾草和菖蒲取出一些,扎成把,插在门笼上(那时是茅屋),香味便弥漫了庭院。除了端午插艾和菖蒲,我家还着意收藏它们。村里,谁家媳妇生养做月子,只要人家来讨,母亲总爽快地给人家一大把,说是艾水加红塘煮了喝下去“带暖”,去“恶露”什么的;家人还常常用艾草或菖蒲熬水洗澡,母亲说能去湿气,防痱子、疖子等暑气。

母亲去世后,有几年没有收它们,让其在大树底下自生自灭。现在谁还用这些土法子养生呢!

一次听收音机,说夏天喝点艾草熬的水对身体有益,常年用艾水泡脚,治肾阳虚,缓解手脚凉。我听了正中下怀,我就是肾阳虚,天冷时,我的手脚冰凉,和人家握手,人家都说我穿得太少,其实是病呀。我家的艾草又有了用武之地,夜幕降临,吃完晚饭,我的脚便在艾草的温汤里养着,极舒服,好惬意。

高树与矮草,成了我家的一宝。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