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家乡古镇换新颜

2009-07-07 00:00:00    作者:史善成    来源:今日高邮

我的家乡古镇临泽是革命老区,是高邮最早有党组织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早在1928年11月,中共临泽党支部就已建立,这是高邮有史料记载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1929年春经中共扬州特委批准,在党的活动中心临泽成立中共高邮县委员会,下设4个区,27个支部,共有党员100多人,其中临泽区就有32人。为开辟苏北根据地,1939年9月中共苏北特委在高邮建立中共高邮县工作委员会。因高邮城沦陷,同年12月初高邮县工委转移到临泽继续开展工作,积极发展党的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和人民武装配合新四军驱日寇,打顽匪。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临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争取自由平等、驱逐外辱、夺取政权,同心协力、不畏强暴、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做出了巨大牺牲,仅有史料记载的革命烈士就有近200人,还有许多外籍烈士和无名烈士的英灵也长眠在临泽。

解放初期,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统治和地主劣绅的残酷盘剥,临泽是农业落后,商业萧条,手工业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群众缺衣少食,社会事业百废待举。解放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人民埋头苦干,与时俱进,不断加快老区的振兴步伐,先后实现了从一个以农业、商贸为主的古镇到工业亿元镇再到今天建设全面小康镇的飞跃: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18元。工业经济特色明显,已有面粉加工企业5家,包装纸业6家,服装加工企业19家,其他各类企业近300家,规模企业15家。2008年全部工业产值实现28.1亿元。传统产业持继壮大,农业形成了优质稻米、蔬菜大棚、芡实种植、特畜特禽、大闸蟹、荷藕桃梨、农业旅游、苗木花卉等8大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申报了江苏省万亩无公害水产品基地,成功注册了“金荡牌”银鲫、“王四瘪子”牛羊肉和“菱川牌”大米、面粉、挂面等农副产品商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镇区面积由过去的0.4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48平方公里。过去家乡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如今京沪高速、332省道、国家南水北调三阳河工程等国家重点水利交通枢纽工程的建成,以及安大路、菱临路、周八线的开通,将家乡融入了苏中大交通圈。同时修建了92公里灰色道路,实现了村村通。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镇有2617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新建了敬老院,集中供养孤寡老人100人。村和社区都设立了卫生服务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积达98%。实施了“校校通”、“三新一亮”、“四配套”工程,全镇中小学校条件明显改善,临泽中学成功创建扬州市模范学校和省“三星级”学校。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镇共有党支部69个,党员2200人,党组织已扩建到非公规模企业。

家乡古镇临泽历经60年风雨历程,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祝愿我的家乡古镇临泽明天更美好。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