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9 00:00:00 作者:真启梁 来源:今日高邮
秦少游生于宋仁宗皇 元年(1049年),卒于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享年52岁。
秦少游一生适意和失意参半。做官前由于才华横溢,颇受各方面推崇,生活还算惬意;做官后因受苏氏提携,仕途较为得意;后半程由于受牵连,屡遭打击,最后客死他乡。
元丰八年乙丑(1085年),秦少游37岁,五月,荣登进士榜,授定海主簿,后调任蔡州教授。
第三年,翰林学士苏东坡与重臣鲜于 等以“贤良方正”向朝廷推荐了秦少游。又一年,丞相范纯仁再次向朝廷推荐,秦少游被召到京师参加制科考试,进策论五十篇,但是还是没有被录用。再二年后,元 五年(1090年),秦少游终于调任京官,得以就教于苏轼门下,并与其他文友早晚切磋。三年后,元 八年七月,宰相吕大防举荐他为史院编修,参与编修《神宗实录》。秦少游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并列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互相切磋,时有唱和。
秦少游在政治上最得意的时候也要算是这段时间,工作舒心,事业顺畅,而且“蛰伏”在苏氏的羽翼之下,仕途畅达,文心大展,有一种如鱼得水的快感。《秦谱》说:“先生以才品见重于上,日有砚墨器币之赐。”得到皇帝的赏赐,该是文人所能得到的最高奖赏了。
而且,这段时间,秦少游在婚姻方面,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秦少游于庆历六年十九岁时,娶妻徐氏文美。少游外出做官后,徐氏一直在家乡高邮操家守业,闭门课子,这是封建社会贯有的生活模式。秦少游十五岁丧父,做官后,为了早晚侍奉娘亲以尽孝道,将六十五岁的母亲戚氏老夫人带到身边,同时有侍女边朝华服侍不离左右。秦母心疼儿子无人照料起居、焐脚暖被,一帮文友也为少游操心费神。最后由秦母做主,文友撮合,纳贤良美丽的边朝华为妾。这年秦少游45岁,边朝华年方十九。这是那个时代婚姻制度的产物。朝华敬重少游的人品,仰慕他的才华,两口子甚是恩爱。这段时间正是风流才子秦少游得意生活的巅峰。
天有不测风云。绍圣元年(1094年),秦少游因反对奸相章 等篡改新法,被视为“元 党人”而屡遭贬黜。“观自国史编修官,除馆阁校勘,通判杭州。”不久又被贬为处州监酒税。绍圣三年(1096年),“未几,削秩徙郴州。”秦少游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三遣边朝华,朝华最后哭厥离去,削发为尼。少游去郴州时,唯有一老仆滕贵相随。第二年早春二月,又有诏书宣秦少游移横州编管。
秦少游的最后一首诗作,创作于藤州光华亭。元符三年(1100年)八月十二日,少游伤暑困卧于光华亭,此时生命已处于垂危之际。这时,突然一种回光返照式的创作冲动,使他脱口低吟出《好事近》一首。声音是那样细低,叫人无法听清,只有老仆滕贵心有灵犀,拿起纸笔记录下秦少游最后的心音,内容如是:“春路雨添色,花动一山春色。行动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然后,少游吃力地抬起头来,要了一口水喝,面露笑容,“笑视之而卒”。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