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我的取舍

2009-06-02 00:00:00    作者:姜文定    来源:今日高邮

世上巧事真多。当年市文物部门到高邮镇政府商谈街道制绳厂搬出古盂城驿时,接待的是我。按照领导的安排,制绳厂搬迁事,由我主谈。时过境迁,我到了文管会,又按分管市长要求去高邮镇政府谈制绳厂搬迁了。一九九三年起修缮盂城驿,“驿”字大红灯笼高挂古驿馆,邮电部和省领导参加修缮开工仪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了报道。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七日由国家邮电部、中国社科院等部门在高邮召开'95邮驿国际学术讨论会,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邮文化研究学者汇集高邮,盛况空前。开幕式后拍集体照,我们安排了部省领导和著名学者坐在前排,摄影师刚准备按下快门,只见日方翻译举手提出抗议,说是按国际惯例前排座位应按会议代表的比例安排。他们代表团十二人应有一人坐在前排。一九九五年,高邮全面开放不久,何况我们第一次组织这样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哪里来的“国际惯例”。我一下懵了,但一闪念,不宜纠缠,必须快刀斩乱麻,立即在前排多加一张椅子,招呼日本代表团团长坐下,相安无事后,“咔嚓咔嚓”多部照相机照下了邮驿文化研究这一历史的照片。修缮驿站工作让我接触到了“邮”。从事“邮”的人,怎能不集邮。我便开始到处购买邮票,什么“猴票”,什么“全国山河一片红”都是我寻找的目标。邮电部领导在邮驿专题邮票没有列入当年计划的情况下,破例为’95邮驿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行邮驿纪念邮票,活动期间高邮来了黄里、阎炳武等邮票设计大师,整个邮城掀起了集邮的狂热。应阎炳武老师的邀请,我到北京去中国邮票公司他的工作室作客。邮票公司四层大楼内一溜边都是设计大师工作室,阎老师在门口迎候我,进门后,见到阎老师工作室满屋都叠放着邮品,地上、桌上、橱里、橱顶上都是邮品,我被眼前的邮品惊呆啦。阎老师客气地说:“姜主任,要什么你就自己取吧”!取吧,取什么呢,怎么取,我能取得了吗?眼前情景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大千世界,你怎能取得了呢?我未拿一本邮册,只是谢谢阎老师让我开了眼界。从此,我便不再集邮了,自此,我确立了对万事万物平淡、平静、平和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种舍,舍去欲望,舍来清醒。

细细说来,我的身材怎么也不像一个文化人,人家问我,里下河也有这么“魁梧的”,我都不好意思回答,忽悠说自己祖籍是山东淄博人,我是山东大汉(因姜子牙出生地在山东淄博,姜子牙是姜姓祖先)。从小和学友一道学画练字,到现在所从事的职业,算是沾上了一点“文化”的光,但真正坚定我做个读书人的是那次……

前几年修缮文物中,接触到了不少的文物专家。全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来到高邮,他对高邮众多的文物印象很深,对高邮的文物保护十分赞赏,后来我们上北京便到他家作客,罗老高兴地开门后,就转身在前面走,只见巷道两边地上一层层地叠着书,中间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我们只好看着脚尖走,生怕把路边书堆碰翻,到了会客厅,会客厅仍然到处是书,他把沙发上的书顺到别处去,我们才有空位坐下来。和罗老的交谈,我才真正认识这位读书人,这位著名学者。我茅塞顿开,眼睛发亮,这不就是自己追求的生活和生命的方式吗!这不就是自己要追寻的楷模,选择的人生目标吗!如今,罗老那银丝白发,那套不合时宜的中山装,那挂在胸前的机械照相机常常闪现在我的眼前。

这是一种取,取了方向,取得弥坚。

由于职业关系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拍摄名山大川,没有更多的时间画大山大水,如今我选择画荷花拍荷花,算是为自己找到了艺术“感觉”。近年由于工作变动我又来到了新的岗位,新的岗位又与我的爱好相关,这不就是一种舍也是一种取吗?

一个人的人生路上充满着舍和取,谁把握了取舍,谁就把握了人生。舍去负担、包袱、累赘,取来轻松、超脱、大度。难得糊涂,糊涂难得,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舍要舍得,取要值得,舍得即取得,取得即舍得,舍要果断、要勇气,取要睿智、要勤奋,当顺其自然,当沧海横流,当跑出围城,当寄情山水,舍舍取取,取取舍舍,风清月朗,天高云淡。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