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2 00:00:00 作者:杨甫东 来源:今日高邮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这个古老节日的由来,有多种凄美的传说。有说为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的,伍子胥助吴伐楚,继而又率军大败越国,战功显赫。后遭奸臣谗言所害,被吴王夫差赐死,于五月五日抛尸江中。也有传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的。但最为广泛的传说应是纪念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力主联齐抗秦,反被楚怀王革职流放,写下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后秦军破楚,屈原不堪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唐人文秀有诗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便有了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叶及菖蒲、拴五色丝线等习俗。而在湘鄂一带这一天最精彩热闹的节日便是龙舟赛了。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于是端午节就变成了自己能够一饱口福的期待了。端午节前一天,母亲会在河边的芦苇上采回粽叶,煮熟了,闻着那个香啊!然后包上糯米,扎好后放在锅里煨,还要煮上几个鸭蛋。端午节早上一起床,母亲就会为我在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上五色线,名曰“扣百索”,又叫“长命锁”,系线时还不许我说话。据说“扣百索”的儿童可以避凶险,保安康。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母亲包的粽子就是有嚼劲,如果能蘸点白糖那就再美不过了。中午的时候还要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母亲不让我喝酒,而是将我的手脚用雄黄酒涂抹一遍,说是可以驱邪避毒……
这些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刻骨铭心,难以忘却。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端午节的乡土气息渐行渐远,粽子早已成为超市里四季不缺的商品,品种也五花八门。近日逛超市,看到一种叫“星冰粽”的洋粽子价格不菲,见到盘子里的样品晶莹剔透,一眼可以看到里面的馅。咳!这个精致的小点心实在与中国人吃了数千年的粽子相去甚远。这样的粽子吃出的只能是一种小资情调,很难会有文化情结的。
其实现在端午节吃粽子已成了一种表象,她真正的魅力在于家人的团聚和人际关系的密切。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