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朱季海心仪高邮

2009-04-14 00:00:00    作者:李勇    来源:今日高邮

朱季海先生,苏州人,1916年出生,属龙。早在1934年,他才19岁,这位被看成是章太炎最后弟子的纯儒高士,就受章先生之命,在章氏国学讲习会成为主讲人之一。朱季海对于这种“最后的弟子”说法不以为然,他说早年听章先生的课,时间相对固定,但听课的人又不像上私塾那么少,怎好说最后呢?如果以健在的算,我可能是最后。从当年到如今,75年了,朱季海在学海书林,可谓是龙骧虎步,令人瞩目。尤其是他的异秉怪癖,让许多人觉得他可敬而不可近。

说来奇怪,一个阴沉的春日,我们去拜访朱季海,在苏州双塔公园“啸轩”前的空地上,也就是他那固定的活动空间见到了他。于是,叙谈。我们的谈话是从“您是朱季海先生吗?我们是从高邮来的”开始,“高邮”话题引起了他的忆旧。他说,1983年10月高邮王氏纪念馆开馆时他来过。他夸高邮是个好地方,高邮人为王氏父子建馆是做了件大好事,王念孙、王引之是让人高山仰止的人物,现在“高山”没有了。他还说,那年在扬州召开的纪念段、王的学术讨论会,他是以中国训诂学会顾问的身份参加的。参加讨论会的还有周祖谟、胡厚宣两位顾问。我并不知道这些人的学术身价、地位,只是听朱季海先生说,是许嘉璐教授等人将他推到顾问的位置上,许教授后来当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这个我知道。因此,对“顾问”自然肃然起敬。朱先生话锋一转,到扬州赴会,到高邮参加纪念馆揭幕仪式,他是所有代表中唯一一个无官衔、无职称、无工作单位的“三无”人员。听他谈笑,体会到了一些“怪味”。朱先生还告诉我们,他为王氏纪念馆有过题词,稍一回忆,脱口说道:“乾嘉小学段王莫二,淮海通人汪刘而三。”他说,题词中提到的段玉裁,王氏父子,以及江都的汪中、宝应的刘台拱,都是值得顶礼膜拜、效仿追踪的前贤。朱先生说自己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出过一本《楚辞解故》,在前贤面前,又算得了什么!他关照我回邮以后,将他为王氏纪念馆的题词拍成照片寄给他,好让他忆旧思“诂”。阴沉的天气在老人家的平常如水的心里,也是阳光闪烁。

由高邮引起的话题,他兴致渐浓,还因为他与在高邮寓居20年的文化奇人熊纬书在旧中国的国史馆同事了两年多,有一段惺惺惜惺惺的交往,让朱先生难忘。朱季海是以简任的协修身份在国史馆工作的,原先可以担当更高的职责,但是有人说他天马行空,难以驾驭,只好作协修用。熊纬书比他年长两岁,一个光头的汉子,人正派,待人有礼,很能做事。本来进国史馆要国立大学毕业、担当教授六年以上的人员。朱季海与熊纬书都是破格录用的人才。1947年正式开馆以后,名人荟萃,群贤毕至,但也有滥竽充数,有人连古文也读不通,也能编国史?!朱、熊两位先生属于能干事、会干事的人,背后也有些议论。熊先生性格内敛,朱先生心直口快,甚至画过一张许多臭皮鞋的漫画挂在办公室前栏杆上,嘲笑那些无德无才的人。因此,有人说朱先生狂放、傲慢。朱先生说,我与熊兄待人真诚,对上司对工友都是尊重的。有些活动后用餐,从中央饭店吃到六华居,朱熊两人常常是酒酣话多,结为良友。他们也都赏识一位唯一的女编修,那是四川的黄稚荃。从国史馆分手以后,再也没有见到过熊纬书,1983年高邮行,也错失了重逢机会。

最让朱季海这位94岁老人动感情的是,熊纬书在高邮乡间的贬谪居所、于1971年4月20日夜撰写《师友篇》时写道:“昂藏朱季海,佯狂实可哀;与吾同著史,高踞旧兰台;兰台多名宿,视之为草菜。”熊先生在诗中提到章太炎先生得到朱季海这弟子后,“衣钵尽相付,峥嵘迈等侪”,还提到朱先生对熊先生诗的赞许,熊有如听到惊雷,让人振奋。虽多年未遇,仍然关注朱先生的行踪、生计,为朱先生“卖稿为生资,时复断晨炊”、“著述俱等身,常恐化尘埃”担忧。身居逆境的熊纬书依然念叨的是:“传经事今杳,康成安在哉!君况今如何?空念虎丘梅;白鸥孰能驯,苍茫没烟湄。君在苏与锡,我居扬与淮,大江一叶渡,人事每相违;会当逢白首,论文重把杯。”朱季海听我们读熊先生的诗,不胜感叹,多难得一位好人啊。多好的高邮人,能把熊兄38年前诗笺带给我。

中午,我请朱先生到酒馆用餐。他一口应允。从选定松鹤楼到点松鼠桂鱼、盐水河虾、东坡肉,以至饮红酒加饮料,都是由朱先生亲自敲定,亲切平和的气氛让服务员也笑了。看到我们这些高邮人,他并不是只吃两个点心当餐的怪人。只是他讲到用中药治好自己白内障、批评鲁迅对中医不公平的态度、与蒋经国同学以及王氏纪念馆的发展、高邮湖周边的生态环境,等等,他那敏锐的思维,直率的评品,包括对我们知识贫乏的责怪,往往“咄咄逼人”,令人敬重和钦佩。

午饭后,我拎着两盒高邮鸭蛋送他到家门口:清洲观前一号。他与我们道别后,就关上了大门。他的家是不会让外人进的。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