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一次穿越与逆袭的骑行

2013-04-23 00:00:00    作者:尤泽勇    来源:今日高邮

去年金秋,与三个骑友结伴从西安骑自行车到高邮。出临潼到洛阳,都在310国道上。这一路,饱览历史遗存和人文景点,诸如灞桥折柳、十二连城、分陕而治、渑池会盟等等,举不胜举。作为景点,它们在旅行社线路上可能不屑安排,有的甚至无景可看,然而于我们格外亲切,谁不是从听故事、看教科书或课外阅读中,早早在大脑皮层上打下了它们的烙印?亲临现场,再听当地人绘声绘色地讲解,远去的历史顿时鲜活,有感有悟,浮想联翩。这是骑游远胜旅游之处。

这一路另一个难忘印象是坡多。过华县后,少华山、华山接踵而至,道路起伏不平。再往前是古潼关,北临黄河,南踞秦岭,外加南北纵向两道深沟,扼东西交通之咽喉。西进潼关必经列斜沟,沟深上百米,国道盘山环绕,蜿蜒盘旋而上。过古潼关20多公里是陕西最东边的小镇——秦东镇,鸡鸣三省之地,东进河南灵宝,北渡黄河上山西。风陵渡,千百年来是进入秦晋必经渡口,也是著名的古战场,从春秋战国到三国南北朝,发生过多次惨烈大战。如今修建了黄河大桥,我们特意骑过黄河,到风陵渡镇再返回。

听当地人说,三门峡前后的100多公里不好骑,坡多坡大,要到观音堂才会好一点。确实不假,一路坡连坡,大坡接小坡,下坡再上坡;有的坡很陡,有的坡很长,最慢时车速只有七八公里,比跑步还慢;有时一个坡眼看爬到顶,刚想喘口气,殊不知转个弯还是坡。同伴骑过川藏线,爬坡有经验。他说爬坡关键是心态,不能急,慢慢爬,再慢也是步步向前了。这对我们启发很大,边骑边相互鼓励,最难时甚至打起了号子。我边踩边默默数数,“一二三四……”,大坡数到四五百。三门峡一带都是矿区,路上奔腾着拉煤的大车,落了一层薄薄的煤屑,车过之处成螺旋上升,阳光映照之下可见一串黑色的圈。

一路爬坡一路注意观音堂,“过了观音堂就没有坡”成为坚持下去的信念。骑出三门峡43公里,终于见到“观音堂”路牌。这是陕县下属镇,是一个矿区,规模不小,人口众多。听当地人说,观音堂有个出名的地方——杜甫曾经投宿、留下诗篇的石壕村,离观音堂不远,就在310国道北边。这触动了我某根神经。昨天经过潼关,今天经过石壕,明天要到新安,这不正是杜甫名篇“三吏”的发源地吗?

晚上上网检索获悉,史载公元758年,老杜(时年47岁)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由朝中左拾遗(监察部门)被贬到华州任副县级司功参军,年底休探亲假到偃师,第二年3月返华州任上。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感慨万千,写下“三吏”“三别”,成为现实主义的不朽史诗。“三吏”即《新安吏》《石壕吏》和《潼关吏》。

我们也经过了华县、潼关、观音堂,接下来的行程还要经过新安、洛阳、偃师。如此看来,与1250多年前的杜甫走了同一条路,真可谓“时空之穿越,行旅之逆袭”。

这一发现引发我无限遐想。47岁的老杜,是小官也是文人,从华县到偃师七八百里山路,用什么作交通工具?步行、毛驴还是骑马?往返这一程确实不易。从诗中看似乎是一人独行,没有随从和旅伴,走了多少天?一路上他接触了地方官员(如“三吏”),也接触到平民百姓(如“三别”里的老两口、新婚夫妇),可见文学来自生活。现在交通条件不可同日而语,现实生活需要表达的也不胜其数,不是也说“走转改”,跟老杜比,我们缺什么?是缺观察力和表达力,缺良知和担当,还是对民间的了解和体验?或是其它?

骑行艰苦而枯燥,一旦注入历史内涵和文化元素,则不一样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