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两副对联传家久

2009-03-03 00:00:00    作者:秦一义    来源:今日高邮

秦家村等处秦姓人家热衷于这样两副对联,一副为:“名标大宋,教衍高邮。”另一副为: “龙图世泽,淮海家声。”每临春节,好多人家都要贴上这两副对联,当我初识字时就记住了它们,转眼间,我也五十多岁了,仍然看到许多人家贴着这两副对联,大红的对子任凭风吹雨打,墨黑的大字却越发醒目。每每看到这对联,我心中就挂上许多问号,是什么时候有了这两副对联?又是谁人创作的?因为是个迷,就问庄上的老学究,他们都说是写老祖宗秦少游的 ,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

庄上最擅长写毛笔字的是二先生秦正龙。秦正龙排行老二,教过私塾、教过村小,大人小孩都叫他二先生。二先生活到94岁,据说他十多岁就替人家写对子了,他一生中写了80多年的毛笔字,隶篆真草样样拿得出,每年腊月是先生的忙月,一般初十左右就开笔了,替人家写对联都有求必应,从不拿大,连黑墨(墨汁)也自己贴。他家每年都贴这两副对联,他替人家写得最多的也是这两副对联,字少,又写得很醒目,人家拿回去就堂堂正正地贴在堂屋的大门上。他一生写过多少这样的对联,没有人说得清。

写跟秦观有关的两副对联有啥含义,以后寻访庄上的老人,参看有关资料和读别人研究秦观的文章,我才了解了个大概意思。

“名标大宋”,是写秦观的文名之高。他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是一代词宗,北宋陈师道说:“今代词手,惟秦七(排行第七,笔者注)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清人纪昀也说:“观诗格不及苏黄,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先人评价之高,足见秦少游名气之大。秦观主要词集是《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共收词77首。

“教衍高邮”,写家乡的后世子孙对先贤的崇拜之情。秦观祖上是无锡人,后移居高邮武宁乡左厢里,即现在的三垛镇少游村(原武宁乡秦家村),秦少游即生于此。经过几十代的繁衍传承而书香不淡。三年自然灾害的饥馑年月,农家人宁可忍饥挨饿也要让孩子上学,从古至今,秦家的文化风气一直很盛,科举考试,有人考中过秀才,文化大革命后,国家恢复高考,考中的中技生大学生人数为全乡之首,还有人读了研究生,也有人出国留过学。现在在职教师有八人,吹鼓手、纸扎等民间艺人有十多人。秦家村是远近文明的文化村。

“龙图世泽”,秦观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中进士,在蔡州做过五年地方官。从哲宗元五年(1090)起,在京都做了四年朝官。这四年是秦观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他参加了元党人的政治活动,与苏轼、苏辙等旧派人物过从甚密,同时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同游苏门之下,经常在文游台上(高邮泰山庙,笔者注)把酒论文,风流倜傥,踌躇满志,但好景不长,绍圣初,哲宗亲政,新党重新上台,排斥元党人,秦观遭此打击,被贬往杭州,中途又被贬往处州,以后贬居郴州一年,最后被贬雷州。元符三年(1100),徽宗继位,大赦贬臣,秦观也被召回京,途经广西藤州,由于中暑,病逝于光华亭上,终年52岁。一直到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皇帝才谥赠秦观为“龙图阁直学士”,如今在无锡惠山二毛峰的秦观墓碑仍然是“秦龙图墓”四个大字。

“淮海家声”,秦观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学者又称淮海先生。他的词集有《淮海闲居集》等,文集有《淮海集》,有人直称为秦淮海。清人王渔洋诗云:“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秦氏一宗,现在秦家、季阮、顾家、西村等地秦姓人家,操办红白喜事,人情账簿的封面上都写着“淮海堂”的堂名,以沿根脉,不忘祖上的恩典。

秦观谢世虽近千年,而他的遗风、遗泽仍然被后世子孙所景仰,流传至今的两副对联,即为佐证。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