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元宵细语

2009-02-10 00:00:00    作者:姚维儒    来源:今日高邮

元宵节,亦称灯节。闹元宵、逛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这些习俗一样都不能落。我们这里的灯节是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一共延续六天。俗说“上灯的圆子落灯面”,也就是说灯节的汤圆是非吃不可的。汤圆的制作还比较费事,用糯米粉兑水和成面团状,然后包上豆沙、冰糖猪油、白糖芝麻、荠菜肉丁、枣泥等馅。现在比较考究的是用水磨糯米粉,因糯米水磨成浆后用布兜滤掉了残渣,所以做成的汤圆比较细腻爽口。

中国古代,道教把每年的元月、七月、十月十五那天称之为上元、中元、下元。正月十五即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也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正月十五闹元宵,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是将除夕以来的过年气氛推向了又一个高潮。过去那些平时很难出门的女人们、深闺紧锁的女儿家也会在家人的帮助下悄悄地跑出来观看。这恰好给未婚男女的相识相爱提供了一个极好机会,于是便演绎出如欧阳修诗中描绘的许多美丽的爱情故事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辛弃疾的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画龙点睛,把闹元宵的意境形容到极致,描绘得维妙维肖。故又有人把元宵节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逛花灯与猜灯谜是联在一起的。观灯是欣喜,而猜灯谜是小乐。南宋《武林旧事  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富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浑语,戏弄行人。”灯谜是一种富有讥谏、规诫、诙谐、笑谑的文字游戏。灯谜有字谜、诗谜、成语谜、事物谜等,又分为多种谜格来制作谜语,按照谜格的规定去扣合谜面。有趣的彩灯与饶有意境的灯谜,让人们在一路逛花灯的疲惫下,驻足稍憩,乐而忘返。

淡淡的月亮,五光十色的彩灯,是儿时永恒的记忆。关于灯节,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上世纪50年代末,有耍狮子、舞龙、踩高跷、崴大湖船(旱船)、大头娃娃、跳判官(钟馗)等项目,这些演出分别属于各个行业,例如耍狮子的是搬运,舞龙的属米厂,踩高跷的是瓦匠,跳判官的是卖鱼的。一般要结队沿街表演3天,因当时的街道比较狭窄,所以街上人满为患,十分拥挤。儿童则坐在大人的肩膀上,矮个子只好垫着脚尖或站在凳子上,能钻的都挤到前面站着。关于灯节最美好的记忆还算是上世纪80年代,各种代表各企事业单位形象和显示当年属相的大型彩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主要街道上火树银花、灯火辉煌、焰花怒放。街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拥挤后的通湖路、中山中路遍地是被踩落下的鞋子。

现在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然元宵节的味却渐渐地淡了,但愿今后的元宵节“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重新拾回早先的美好记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