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过年的记忆

2009-01-21 00:00:00    作者:杨甫东    来源:今日高邮

这几日,窗外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的鞭炮声,仿佛在为即将来临的春节热身。

又一年过去了,又一年到来了。然而,时至今日,过年已远不如小时候刻骨铭心!

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惟因如此,过年对于我们就尤显重要了。

过年最闪光之处,就是吃。平时人们都在过紧日子,一到过年,便突然好像有吃不完的东西。记得每年从腊八过后,家家就忙吃的东西了。首先是舂碓,把浸泡过的糯米放入石臼里,上面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装上杵对准石臼,用脚连续踏另一端,将米捣成粉末再过筛。后来就是蒸馒头、年糕了,我家锅房比较宽敞,加上有一口大锅,因此成了蒸馒头师傅首选的制作中心。天还没亮,师傅就到了,我在起床前总能吃到妈妈端来的第一笼馒头。这一天不忙到半夜是不会结束的。再后来,烙粘烧饼、炒糯米花、磨豆腐、勺山芋粉丝……

除了自备年货外,平时在城市供应的紧俏物品,农民凭证也能在供销社买到了。于是我们小孩子便被大人们打发到供销社排队。

十几天忙下来,总算搞成了一大堆吃的。大人们觉得平时亏欠了孩子,于是不加管束,每年我都会吃到消化不良的地步。如今一提起过年,似乎还能闻到自己因贪吃而打出饱嗝的怪味。

吃以外,还有穿。当时新衣服全靠买布请裁缝做,而买布是要凭布票的。政府按人口发布票。因此,新衣掌绝非说做就做的。临近春节,每个裁缝店都异常热闹,一家大小都来让师傅量体裁衣,此往彼来,络绎不绝。

大年初一,走上街头,到处可见身着新衣的人们。由于平日里穿的破旧,所以这一天就特别显眼了,真可谓个个光鲜明亮。

除了吃穿,就是玩最开心了。大人们玩扑克,小孩则聚在一起打铜板。参加者每人往“锅里”(一块方砖)放一分钱硬币,然后一起往前方几米远的横线上投掷铜板(清代钱币),最靠线的为“大头”,其他次第排列,过线的称之“呆瓜”,排最后。然后先由“大头”向“锅”边投掷铜板,后面的人如能将自己的铜板击中“大头”的铜板,则“锅”里的硬币全归他所有。如果一个不中,则依次用各自的铜板击打“锅”上的硬币,落地者归己。一轮下来,重新下“锅”,便是下一个回合。尽兴回家,连蹦连跳,裤兜里“嚓、嚓”作响,是铜板和硬币放在百雀羚空盒里发出的。时不时会拿出来放在耳边摇一摇,那声响听得怪惬意的。倘若盒子里有几枚五分“大钞”,那是很值得在伙伴面前炫耀的。

记忆中,好像只有过年才能吃穿不愁,才能尽情地玩耍。度过那段欢乐的时光,一年当中便都在盼望下一个春节早日到来。

如今的孩子们,不再会有我们从前那样对于过年的渴望和冲动。牛奶、肯德基、麦当劳……哪天想吃都能吃到。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