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13 00:00:00 作者:黄世贵 来源:今日高邮
我在老家运河堤下的通湖路上住了二十多年,曾经问过不少人,家门口的这条路为什么叫通湖路,有的说西边有高邮湖,有的说,古代有通天湖,我们门口这条路起名为通湖路,那就是一条通天的路。少年的我,听了此神奇的说法,约了几个伙伴,真的游水过了大运河、老运河,步行来到了湖畔,放眼望去,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真是“海到尽头天为岸”,通天了!回来之后,结伴的朋友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运河上要是有大桥就好了,我们可以经常来湖边玩耍了!”
几十年过去了,运河堤上终于架起了桥,而且是两座大桥,分别横跨在距离约四公里的南北两处,南面一座叫运河大桥,北面一座叫运河二桥。运河两岸的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大桥使东西两岸成为了一个整体,给国计民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更为重要的是呼应了国家的大交通、大旅游和大物流,跻身于改革开放的快车道,为高邮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设施基础。
你看那镇国寺塔的香烟缭绕,新建港口的车水马龙,御码头风景的历史再现,岸东岸西人群的川流不息,都与桥息息相关。那来自四面八方车辆的呼啸声,那来往轮船的鸣笛声,犹如是大型音乐会的交响乐在运河风光带上奏响……运河风光因桥而美,因桥而旺,桥给高邮人民带来了福音。
草青青、花红红的季节,我沿着运河堤踏上了大桥。桥虽不高,却有登高望远之感;景虽不多,却有心旷神怡之境。看到波涛起伏的运河水,就想起了少年时代和伙伴们游大运河的情景。那时,两岸杂草丛生,树木参差不齐,偶尔有一两只孤鸟掠过枝头,矮小的轮船站孤独地守望着运河,老车站似金鸡独立般骄傲地端坐在运河堤旁。当我们在大运河游泳时,顽皮的我们都要守候过往的船只,双手抓住船帮子顺水漂上一段(一般都要守候一个小时左右才有船来)。当时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仰着头,望着蓝天,偶尔看到运河堤上过往的汽车,我们都要高声呼喊:“又过去一辆汽车了!”……今天,船只的来往量不知比当年多出多少倍,来往的汽车更是数不过来了。
如今,我们再也不需要用游泳的方法通过大运河了,两座大桥给我们提供了幸福的快车道,便捷、迅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