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9 00:00:00 作者:倪文才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地名史话》序
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文字符号,也是一个地方的风貌特征与文化记忆。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地名从产生到获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知,从名闻遐迩、载入史册到几经变更、渐趋消亡,往往贯穿着许多值得追寻和记忆的人文故事与历史沧桑。
高邮作为拥有两千年建县史(其间曾设立过军、州、路、府)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包括集镇、街巷、村庄、店铺、寺庙、楼阁、桥梁、河港等名称在内的众多老地名,每每浓缩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与神奇的传说,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文信息,具有独特的史料与学术价值,是一份不可忽略、不可多得的精神文化遗产。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有些老地名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逐渐消失,有些老地名则因疏于挖掘整理与传播展示,而使来龙去脉鲜为人知,原有内涵失传失真。为抢救、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高邮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切实推进当前的文化高邮建设,市政协教卫文史委员会与市民政局团结、依靠一批深谙高邮历史掌故并且乐意为此奉献余力的有识之士,经过两年多的寻访调查与搜集整理,共同征编出版了这部36万字的文史资料特辑——《高邮地名史话》(上、下册),实属弥足珍贵,可喜可贺。
据媒体报道,自2005年始,省政府相关部门即正式启动了江苏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省城南京及苏州、无锡等经济、文化均很发达的城市,一些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的老地名,已陆续像昆曲、民歌、云锦工艺一样,被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给予特别的保护与传承。在此背景下,征编出版《高邮地名史话》(上、下册),不仅是积极投身江苏文化强省建设、努力加快发展地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尊重、传承高邮历史,启发、引导高邮广大干部群众和莘莘学子了解、铭记家乡历史,倍加热爱家乡,倾情建设美好家乡的一项建设性工作。
有鉴于此,《高邮地名史话》(上、下册)的出版发行,既是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一大喜事,也是全市文化建设的一大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