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9 00:00:00 作者:郑开亮 来源:今日高邮
小时候,隔壁邻居家与我同龄的顺子最盼过年了,离年还有十来天,就掰起了手指头,算算还有多少天就能穿新衣裳了,并备着一套“恭喜你呀,二妈!”等类的吉利话,准备在新年喊人。他喊人的内容与声音令大人们疼爱,而我喊人声音像闷在坛子里难以蹦出。
顺子是独生子,他父母每年都要为他做套新衣服过年。他穿上新衣服后,显得很自豪,又很自信,因而,与他在一起,我的羡慕和自卑油然而生。
我兄妹多,又都上学,父母顾了这个,就顾不了那个,连吃的都紧巴巴的,哪能摊上新衣服。这种奢侈我们兄妹也从没有想过。不是父母小气舍不得用钱,老人家也曾给予了安排,我穿姐姐的衣服过年,虽说是旧的,可比弟弟穿我的衣服过年要好得多。
到了参军年龄,我报名应征,并顺利地被批准入伍了。而顺子的父母认为他是劳动力能挣工分,舍不得他当兵,从此他就成为生他养他的故乡的忠实守护者。
到地方工作以后,每年我都要给女儿买套新衣服过年。记得有一年女儿问我:“你穿啥衣服过年啊?”我说:“乖女儿,我是大人,无所谓的。”其实,女儿的话令我回味无穷。那时,父母将姐姐的衣服改给我过年,却教给我节俭,激励我奋斗。
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呵护下,我家与许多家庭一样,饱享改革开放30年的丰硕成果,但是,艰苦奋斗的传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仍在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