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3 00:00:00 作者:黄安良 来源:今日高邮
有人说,为官者最为难得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此言不谬。世事沧桑,寰宇茫茫,人生几十年,为官时日则自然显得更加短暂,十年八年、三四十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一切均不过如罗贯中所言:“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人来到这个世界直到离开,无论时间长短,全都是来也赤条条,去也赤条条。既是如此,人活一世,与其为追逐名利屈身折尊,费尽心机,精疲力竭,倒不如专心致志,不求闻达,以宁静对喧嚣,以淡泊对人欲,以平常对浮躁,尽己所能痛痛快快干点利国利民利己的事业!
为官者有一颗平常心,实乃是可贵之心,难得之心。因之难能可贵,自然亦非人人所能拥有。
为官者有一颗平常心,无论官位高低、职务大小,大抵上得有个宠辱不惊、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此境界如同玉石一般,亦非不琢而成,非饱经诗书、精心修炼、通晓上古、洞熟现今者不能也。纵观几千年的名利场,追名趋利乃至成为所谓大英雄者,几乎没有几个是读书人。诗书乃窥测历史之管,钻进去方看穿历史之尽头。其实数千年的群雄纷争,你拼我杀,云卷云舒,均不过为“名利”二字驱使而已。中国还有一句俗话:“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秀才乃读书之人,这其中既有他们过于迂腐懦弱的一面,而更多的则应归于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养成。知书方能达理,理重百金轻。天下之理唯有为社会为他人方是真理,趋名趋利、弄权弄色、饱享人欲者,何理之有?故而非“读书破万卷”者,不可以平常心而论之,也枉谈平常之心。
为官者有一颗平常心,也得有一些真本领。“一招鲜”,未必真的能够“吃遍天”。但有“一招鲜”,可供自娱、可少受人辱。陶渊明之所以我行我素,不为“五斗米折腰”;欧阳修之所以被贬谪则能“广其学而坚其守”;苏东坡之所以遭发落尚且“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倘没有经世才华这碗酒垫底,怎会有这般傲骨这大的口气?人生不可有所恃,关键在于以何物为恃,恃真才实学、恃超人之本领、恃旁人没有之能耐,便自能临危不惧,保持高洁。有的人重地位胜过生命,为腾达而心力交瘁,其实多数都不过是口耳之学、志大才疏之徒。试想,其才华平平,专长无有,技不如人,又无心思迎头赶上或根本就赶不上,他不在仕途上捞一把名捞一把利怎么办?做官为宦,当然也要点本领,但在并不需要血染战袍、冒枪林弹雨方成英雄的当今时代,仍是一个太软的指标,更多的是善于服从,善于闪动两片口唇即可。古往今来,清心寡欲者寡,求名趋利者众,其原因自然就在这里。
为官者有一颗平常心,当然也脱离不了整个社会机制和环境。“不患寡而患不均”。均,并非利益均等,也是人格平等、自由平等、机遇平等、公平竞争。在这一切均等的社会里,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个性,高雅之士、强项之士、无畏之士五彩缤纷。倘非如此,官高一级,权大一分,人高一等,威扩一方,利增一筹,可以成为每日必上镜头的电视名星,可以“五子登科”鸡犬升天,可以批条子、卖人情、受贿赂,可以拈花惹草而视为小节,可以游山玩水而名曰考察,可以视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为“交学费”不受法律制裁。如此这般,这吊起了多少人的胃口,使多少人不再甘于寂寞,让多少人昧着良心,摘下面具,抛却人格,蝇营狗苟,欺上瞒下,投机取巧。
客观当然也是不可强求的,重在自身修性养成,平常心难得非不可得,平常心难为非无为。“羡他村落无盐女,不宠无惊过一生”。无盐女者,齐宣王丑妃无盐君也。西施、貂蝉、杨贵妃与之相比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