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真情激起心灵的共鸣

2008-11-03 00:00:00    作者:张世同    来源:今日高邮

——《缘来是爱》为什么打动观众

“影片是很感动人的。”

“这部影片能让我安静地坐下来看完。”

“影片赚了我好多眼泪。”

——10月21日晚影片《缘来是爱》首映场结束时,我在散场的人流中听到几个初中生发出这几句简短直朴的“评论”。

《缘来是爱》是一部以关护残疾儿童为中心内容,呼唤全社会关注慈善事业的公益性故事片,是一部以“载道”为目的的宣传教育片。这部影片既没有吊人胃口的惊险的情节,也没赚人眼球的视觉冲击,对于情感体验还不丰富的初中学生来说,为什么能让他们不止一次地感动、流泪呢?

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善美的人性是这部影片打动观众的根本原因。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展现人性美是艺术作品具有感染力的首要条件。《缘来是爱》将镜头伸向社会底层,客观地展现了基层群众的生活。在这个群体平凡的人生历程中,有秋的萧瑟、冬的严寒,也有春的希望、夏的繁盛。影片不回避生活中的矛盾,故事中有肇事逃逸的驾驶员,有遗弃残疾孩子的生母,也有在扶养孤残儿童的抉择中抽身而退的市民,这些行为是属于人性中“丑”的一面。但影片着力赞颂的是生活中的“美”,乡村青年教师尚志远是这种“美”的代表。面对被遗弃的残疾女童,尚志远经历了痛苦的抉择,最终舍弃了个人幸福,历尽艰辛,把这个女童抚育成人。他的义举得到了学校师生、邻里乡亲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银幕上的尚志远是现实生活中众多扶残救孤先进人物的概括。就我们高邮而言,扶危救困、助人为乐已蔚然成风,在我们身边,有义务帮助残疾儿童学艺,使他们走进艺术殿堂的老师;有远离家庭,常住农村,为贫困学生募集助学资金的退休老人;有认领、扶养贫困女童,让她们感受家庭温暖的“社会妈妈”……我们身边众多的“尚志远”,用他们的一点心火给孤残者送去一片温暖,用他们的一丝绵力帮贫困儿童开启希望之窗。在精神文明建设春风的鼓动下,我们早就熟知身边的“尚志远”。因此,当《缘来是爱》中的尚志远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他显得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自然让我们认同,让我们感动。

影片采用实景拍摄,再现了生活的本色面目,让观众有了“身入其境”的感受。影片中,有简陋的乡村小学,也有气派不凡的县一中;有河湖交织的水乡风光,也有气象一新的城市景观;有积淀历史风尘的古驿牌楼,也有充溢着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广场——这些取自高邮的实景在对比统一中呈现出来,是那么朴实、自然、和谐。实景拍摄为演员提供了真实的体验和表演空间,也消弥了对观众的“离间”作用,让演员与观众更容易入戏。用实景拍摄、反映普通人生活,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兴起的“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表现方法。《缘来是爱》用这种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在当前五光十色、令人目眩头晕的的银幕上透出了一丝自然淡雅的色彩。这种风格正如汪曾祺先生写高邮的作品,客观真实,恬淡自然,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意蕴。

在生活化的表演中不时掀起情感的波澜,是影片打动人的又一个因素。当红影星黄圣依、杨恭如、马苏、陈昊义务出演,为影片增加了号召力。饰演童年与少年时期残疾女孩宋阳的两个小演员“本真”的表演也很具动情力。她们一个痛苦的眼神,一个甜蜜的笑脸,常常令观众时而揪心,时而欢欣,处于情感的波澜中。童年宋阳第一次叫“爸爸”时甜甜的笑脸,少年宋阳“我有妈妈了!”幸福的呼喊,是演员与角色内心情感的爆发,这种“心声”令观众为之动容。

一个尚志远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影片结尾,在各级党政组织的指导、倡导下,抚残救孤、参与慈善事业的新风正在兴起,更多的人加入到“尚志远们”的行列中。领导干部、企业界人士和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纷纷走向慈善捐款箱,投下自己的一片真情、一份爱心。在这支队伍中,可以看到你,可以看到我,可以听到我们心弦的律动——《缘来是爱》是一首歌,是一首激起我们共鸣的人性美的赞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