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住顶楼的日子

2008-10-21 00:00:00    作者:赵洪林    来源:今日高邮

我们全家住到顶楼已经整七年,六楼五年,五楼两年。

七年之前都是住地面上的。三间土坯墙茅草顶的民房,度过了丢石子、砸钱堆、赌火纸的童年生活。1984年以后住进了高大明亮的四间瓦房,庭院里四季分明:春风拂面,豌豆长出嫩嫩的叶;盛夏时节,梨树上挨挨挤挤地挂着“早酥”、“秋白”;金风送玉露,大豆摇铃,番瓜在藤蔓里腆着大肚皮;寒风猎猎之际,菜园里蛤蟆乌的青菜青翠鲜美……瓦房四周住着五六十户人家,隔着桑树田、蔬菜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东边不远就是小学、初中。为了工作及一家生活的方便,1996年住进了镇子中心地带的楼房里,白天上班,晚饭后,一家人可以散步、逛街,昏黄的路灯下影子拖得好长好长……

转眼到了2000年,我们全家来到高邮城生活,租了一间20平米的有一个单独小院的简易住房,孩子上学、大人上班都很方便,但由于房间背阳,晒衣服、被子较困难,很快就结束了租房生活。第二年五一,我们全家住到了六楼。

从地面到顶楼,还真的不习惯,每天上班下班要爬四趟楼梯,好几百级台阶,转向若干次,如果不调整好气息,爬到顶楼肯定是要喘的,一次胖表哥焕海拎着俩西瓜上来,喘得光张嘴了,真不好意思。楼层高归高,还是要天天爬的,心中有一个目标,再苦再累也无所谓。掌灯时分,撑着疲惫的身子移步楼道,一抬眼看到门前亮着的长明灯,心头顿生一股暖流,到家了,一天中最轻松、最快乐的时刻来临了。

住顶楼久了,养成许多好习惯。衣服脱干了水晾晒,不影响楼下住户;垃圾不随意丢放,几个纸篓定时搜集,上班顺路带到垃圾堆;油盐酱醋大米煤气或集中购买或定时补给;出门之前将一天需要做的事情想好,决不丢三落四,上下乱窜;假日聚会事先提醒亲戚、朋友上楼道的要领,事后拿灯慢慢送到地面一一道别。

顶楼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很安静,每天不需要数楼道里张三李四王二的脚步声;很清洁,不会有果皮落到阳台上来,更不会有唾沫鼻涕横飞而进;通透干爽,梅雨季节相对干燥,盛夏通风清凉,秋天风轻云淡,冬天阳光普照……打开后窗,繁华的街市尽收眼底,西眺古运河、甓社湖,东望海潮路、金拇指广场。节日的夜晚,府前街车水马龙,霓虹闪烁,DJ舞乐嘣嚓跌宕,对面楼顶的镭射灯光划破长空……

女儿上高中了,房价也在一天天地长,2006年8月28日,我们全家搬到了离女儿的学校不远的新华园小区,住五楼。有了住六楼的底子,一家人并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反倒更开心了。五楼的居住环境更好,周围没有车来车往的街市,呼吸到的是新鲜的空气;听不到烦人的叫卖声,入耳的是清脆的鸟鸣。阳台上视野开阔,宽畅的文游路、豪华的别墅区一览无余;今年元月,阳台上亲眼目睹了一场纷飞的大雪。从居室后身的厨房望出去,对面就是蝶园市民广场,奎楼以及西首的镇国寺塔、东首的净土寺塔跃然眼前。每天早晨,或运河风光带跑步、打拳;或到蝶园广场打球聊天。每到周末,蝶园市民广场载歌载舞,腿脚不便的父母一边做饭烹菜,一边可欣赏周末大舞台。

顶楼的日子给我们全家带来的感受是全新的。等女儿高中毕业以后,我们还是要回归地面,地面上有绿树青藤、鸟语花香,更有需要照顾的年迈双亲……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