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6 00:00:00 作者:居桂珍 来源:今日高邮
二十年前读《忏悔录》,卢梭激进的思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论,横溢的才华,真挚的情感,对自然的赞美、爱情的歌颂,细腻坦率的心理描写,骄傲的个性等等都曾经深深地吸引过我。但我也奇怪他一生把自己的五个孩子都送到了孤儿院,却写出了著名的教育小说《爱弥儿》。根据外国文学史料介绍说,该书一发表就因其强烈的倾向性被当局列为禁书,卢梭因此流亡国外。
我喜欢读书,喜欢读名著,作为教师更想读一下教育小说。《爱弥儿》到底是怎样的一部小说?它包含着怎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真正的思想或哲理应该是超越时空的,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学,孔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于今天的我们乃至全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仍大有裨益。因而我想看看18世纪法国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的教育观点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否还能有所启迪有所教诲。
《爱弥儿》很长,几十万言读起来并不洋洋洒洒,抽象的哲理性的语言很多。读时深感卢梭这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这么大一部著作岂是我辈所能妄自评价的,只能说我在翻了几遍之后得到以下感受。
他首先强调教育人的事业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是首要的一件。
他把教育分为三类,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与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些本质区别。
他不赞成学校教育,学院被称为可笑的机构,只能训练出阴险的人来。他的教育更像家庭教育。他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理想化的社会公民。
他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品质高尚的人,必须接受过教育,年轻、聪慧、博学,具备各种才能,是学生的榜样,能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在分享学生欢乐的过程中赢得学生的信任,强调教师责任重大。
他认为父亲对社会负有培养合群的人、对国家负有造就公民的义务,母亲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他假设自己为具备各种知识和一切才能的教师,爱弥儿是他假想的理想化了的学生。他虚拟了爱弥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各种情形各个细节。小的如儿童应该喝什么样的水呼吸什么样的空气,对儿童的啼哭采取什么措施,大的如青少年的爱好志趣、手艺,青年的择业、游历、对国家的义务等都有详尽的论述,对儿童的害怕、嫉妒等心理的产生,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年人的爱情观等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对于生理、医学、地理、物理、语言、数学、心理学、艺术、运动等学科更有他理想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劳动是锻炼培养学生的好方法,他崇尚自然的教育。
在培养教育爱弥儿的整个过程中,一个教师对于教育事业、对于学生的挚爱贯穿始终。
最后,爱弥儿理所当然地成了品德高尚且具备各种能力的理想化的社会公民。
总之,这本书虽为18世纪法国教育小说,许多教育观点和方法仍值得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和父亲母亲们借鉴、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