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甓湖可作客

2013-04-10 00:00:00    作者:高耀光    来源:今日高邮

界首是古运河畔一小镇,刚做界首女婿时,丈人总喜欢领着我逛古镇的小街小巷,行走在那窄窄的光滑的石板路上,整个小巷发出空寂的回响,两边屋檐低垂,一扇扇铺门的颜色经风雨侵蚀早已剥落,多少年前这里曾经繁华热闹过,如今却沉寂古旧,令人兴味索然。妻子倒是喜欢带着我到运河的那边去玩,乘船过河翻过一道树木蓊郁的大堤,呈现在眼前的是烟波浩渺的高邮湖。一个小渔村,三五户人家,静静地躺在湖湾里,有人在门前编织渔网,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到湖水轻吻石岸的呢喃之声,恬静而闲适。妻子是在湖边长大的,这里的一切对她来说太熟悉了,到这里来于她是旧日时光的回忆,于我却感受到了古诗一般的淳朴优美,只不过淳朴之中隐隐感到有点宋画中古村落的几分荒凉落寞罢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这几年随着假日休闲游的渐渐时尚,界首凭着她得天独厚的湖荡优势吸引邮城人乃至大都市的人来这里品尝湖鲜,饱览水色,找寻自然之趣。我因每年国庆节陪同妻子回家看望父母,也自然有机会融入到了这个人流之中。

金秋十月,阳光煦暖,熙熙攘攘的人流从轮渡上了西岸,一踏上码头人们就欣喜不已,码头上散放着一个个绿色的大网兜,网兜里满是刚从湖里捕捞上来的大湖蟹,壳大色青,还有的袋里装的是活蹦乱跳光亮水灵的大黑鱼,一位上海游客连连赞叹说鱼米之乡名不虚传啊。

翻过大堤,三里塘那一望无际的荷叶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现在荷花是没有了,只有支支莲蓬高傲地挺立在这无边的绿色之中,但田田的荷叶,很是惹人喜爱。妻子说小时候她们几个玩伴常划一条小船在这绿色的荷塘里,一边嬉闹,一边采摘莲蓬,大有《西洲曲》里的意境: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是啊,这天真烂漫的时光过去多少年了,身在邮城的妻子也常常会像当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吹梦到西洲”吧。

近湖岸处已筑了一条河堤,内河里泊着一两条“水上人家”字样的豪华大船,此时已近午饭时分,船老板正喜滋滋地招呼着客人。我们乘坐一艘快艇驶出内河,在经过一段开阔的水面以后,快艇驶入芦苇形成的水道中,芦苇将这湖荡围隔成无数方形池塘,驾船的人介绍说,这一方方苇塘承包给人养虾养鱼养螃蟹,一路上果然见到有人划着小船在里面忙碌着。快艇在水道上飞驰,前面还波平如镜,后面则浪花飞溅,几只白色的水鸟先前还在水边悠游嬉戏,现在受了惊吓,扑腾着翅膀躲进了芦苇丛中,还探头探脑地张望着。尽管是秋天但烈日当空,现在湖风吹来,加上快艇激起的浪花溅到人的脸上让人格外的凉爽,快艇飞驰在芦苇荡里,我们的身心也随之放飞起来,驾驶快艇的人还故意摇晃起小艇,小艇一会儿被波浪托起,一会儿又跌落水底,人们仿佛在浪尖上起舞,既新鲜又刺激,不时发出惊呼声,继而又快乐地大笑。

大约半个小时以后小艇在叫做三道河口的地方靠了岸,抬头望去,在一座仿参天古木做成的门楣上镌刻着“湿地公园”几个大字。不远处有一座望台,我们一行登高远望,东面是绵延的运河堤,北面是莽莽苍苍的芦苇荡,极目西南方向,湖面上浮光跃金,渔舟点点;近处,水面则呈现大片大片的深黛色,我很好奇,驾船人如数家珍地介绍,那黛色的是湖菱,还有“鸡头”,还有荷藕,游人如果有雅兴可以划上小船去那里自由采摘,又说“鸡头子”是上等的中药材,近年价格一路上涨,承包人这几年大发了,最后还补充说这芦苇场的粽箬也是上乘的,每年端午节前后来这里打粽箬的非常多,我不禁赞叹这高邮湖处处皆宝啊。

三道河外野趣纷呈,近处则呈现另一番景象,北面一方形池塘之上有一道九曲连环栈桥,池塘的北面有两三座造型独特的建筑物,从造型看像是宾馆一类的设施,虽然尚未成型,但这些建筑周围有丛丛的芦苇点缀显得非常的幽静雅致,我想,不久的将来,我来到这里休假,在某一天的早晨或是傍晚,斜躺在一张藤椅上,一边品尝杯中清茶,一边翻阅自己喜爱的书,面前是一丛丛翠色的芦苇,远处传来温润湖水的喁喁细语,偶尔还夹杂着一两声水鸟的啾啾之声,都市里的嘈杂喧嚣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身同鱼儿一样的轻快,心如湖水一般的恬静;我还想兴致上来之时,可以在湖边放上一支鱼竿,随性地与鱼儿在水中周旋;或者傍晚时分登楼远眺,感受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彻澎澧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优美意境,那该是何等的惬意啊。

如今界首镇已十分的繁华,绵延数里的甓湖路,两边商铺林立,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随着芦苇场湿地公园的开发,如果再在古镇文化内涵上做足文章,将水产、旅游与文化资源融为一体,不久的将来,界首将成为运河之滨一颗耀眼的明珠。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