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为官理应多“淡泊”

2008-09-15 00:00:00    作者:黄安良    来源:今日高邮

所谓淡泊,就是不追名逐利。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修身准则和追求。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年代,提倡淡泊并非要引导人们安于现状,随遇而安,而是提倡把它当作一种操守,一种立身做人之道。这样做,对人成长进步,处好人际关系,做好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的。

提及淡泊,可谓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普通人而言,就是要做到不追求名利,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干好本职工作;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最基本的则是要做到勤政廉政,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胸襟坦荡。无数事实说明,一个人要真正做到在权力、利益面前淡泊平静,不为之所动,不是只在口头上说说就能达到的。能否在名利得失面前淡然处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人生态度。把人生目标定位在出人头地上, 定位在吃喝玩乐上,让这样的人淡泊名利就会成为枉谈。如果一个人心中想的是为人民服务,是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那么,对于个人的得失,他就会看得微不足道,也才有真正的“淡泊”心境。不论名垂青史的古代名人贤士,还是我们身边的英模、典型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淡泊个人名利,心系人民利益。优秀信访干部张云泉心系上访群众,忘我工作,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淡泊个人名利的高尚人格。逐名重利的人,根本不可能像他那样,在人称机关第一难的信访局岗位上,忍辱负重一干就是几十年。

现实中,有些人恰恰与此相反。他们对学习、对工作兴趣不大,应付了事,可对职位迁升等关乎个人名利地位的事,看得比什么都重,一旦如愿,便喜不自禁,忘乎所以起来;一旦没有自己的份,便牢骚满腹,工作消极。这些人把官位看作是能够给个人带来私利和荣耀的资本,所以总是千方百计地“保官”、“跑官”、“要官”,甚至“买官”,而将心思游离于工作之外。试想,如果这些干部对名利淡泊一些,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用自身的行动干出群众公论的政绩来,组织上能不发现人才把他选拔到上级岗位工作吗?俗语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似也道出了竞争的一条规律,道出了淡泊名利的好处。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的价值观被扭曲,在他们看来,谁淡泊谁就无能,就是傻瓜,而那些一味投机钻营的人,他们却视为有本事,能耐大。还有人认为,时代不同了,雷锋精神过时了,艰苦奋斗不合时宜了,最实际的是金钱、职位。这显然是俗人之见。淡泊名利是表明对名利的一种平静的态度,是自身修养已达到一种超俗心境。与那些追名逐利者相比,淡泊者往往活得更加潇洒,更加充实。追名逐利,必然用尽心思,不择手段。在这种不良心态的驱使下,他们往往把人格和品德置于脑后,甚至不惜干出违纪违法的勾当来,虽然个别人能够一时如愿,但对周围人的心理和感情伤害是无法逃避的。把淡泊看作是无能或者是傻瓜,只能反映持这种观点者的浅薄和浮躁。重一时名利,屈从于名利,沉湎于自我设计的个人小圈子,失去的不仅是个人的社会价值,也失去了做一个真正的人的乐趣。而有朝一日当良心发现之时,则内心深处的煎熬,是别人无法体验的。

淡泊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革命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甘于清贫的精神、淡看名利的大度等,为世人所传诵。名利本是身外物,唯有淡泊显精神。让我们少一点名利思想,多一份崇高的志向和追求吧。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