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蒙龙文集《我写我爱》序

2008-09-08 00:00:00    作者:姜敏    来源:今日高邮

读罢蒙龙的文集,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多年前写下的几句话。

那是1998年我出版第一个散文集时,在自序里说的:

我的散文“总体艺术水平还不平衡,内容上也远不算高明。惟一敢于自夸的是,它们较少游戏之作,大多是真诚而言之有物的,见我性见我情而决不无病呻吟的。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我写作和欣赏散文随笔的一个原则:不论你艺术上是什么主义什么派,个性上是‘小女人’还是‘老男人’,也不论你是‘形上’还是‘形下’的,拿出来的东西必须是见性见情、真实自如而有些实实在在的体悟的。否则,至少是我,是不想在这块已然过于喧哗了的园地上来凑热闹的了”。

八、九年过去了,散文园地喧哗依旧,好文章倒也层出不穷。但今儿说茶经,明个谈游兴,后天大炫我的小资情调或文化品位,总之人云亦云、奢浮滥情的大作依然充斥着报刊的版面。至于网络上的喧哗浮躁,鱼龙混杂,就更不是一个热闹能道尽的。只是,质朴扎实、不事浮饰;见性见情、独具机心的佳作,似乎还是不成比例。

蒙龙的文章,一无艳词丽藻,二无高头大论,三无卿卿我我,读来倒让我喜欢。其因不言自明,它合乎我的审美口胃。其平实、白描的文风,恰如他《老实》一文所呼吁的“老实、诚信”。其文字干净简洁而言之有物,其感悟发乎于心而不事矫情。而其取材、构思也不好跟风,皆源于个性的生活体验而又不无匠心。如《永远的父亲母亲》的构思就有独到之处。父爱如山,母爱如天。对于我们的父亲母亲,对于我们的父恩母爱,是无论怎么言说都不足以道其万一的。要在千把字的小文里尽述儿女的感恩,角度和构思的机巧及典型细节的把捉都是不可少的。蒙龙从与父母的一次通话入手,抓住其父母特有却又颇见天下父母共性的几句平常而典型的言语,就令父母对子女的那份无私的厚爱跃然纸上。

说到取材,这可谓蒙龙写作的一大特色。即他的涉猎面相当宽展,且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所谓直面人生,文以载道是也。他谈天说地,议政论经,他读书交友,记人抒情;单篇看,篇什都不长,这也是蒙龙作品的特色之一,即其讲究精当的构思,不事空谈而惜墨如金。遣词用语讲求精练,思想感悟点到即止,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而一旦汇总成书,就蔚为大观,显出其丰富多彩的思想和个性。相较而言,我偏爱其两类文字,一是感悟人生或评议生活的议论文,如《咀嚼年味》、《眼泪总是热的》、《意外的葡萄》、《找人》、《静思心如止水》等等,多言简而意赅,不乏自己的独到感受,并多能给人以启迪。另一类是描摹人物之作——蒙龙显然颇重感情,其笔下除了至爱亲朋,亦多普通朋友。与其相交者,无论地位高低、交谊远近,许多都成了他心中所思、笔下所寄的的艺术形象。如《蛇公》、《荀先生》、《老鸭》、《华老师》等等。蒙龙写人物同样不事铺陈,却善于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和个性细节,因而虽然寥寥数笔,却往往能给人留下鲜明印象。

说到这,不禁想起蒙龙给自己文集所起的书名:《我写我爱》——我以为这是个很好的书名,恰足以概括其写作观和人生观。正因为有着一份对生活、对亲友、对人生、对写作的热爱,才有了蒙龙独具的价值判断和思想感悟。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思想感悟,才有了对生活、对亲情、对真善美的深沉的爱和关注。而爱的反面是憎,是不满,是对假恶丑的鞭挞和不齿——我们很容易从他的许多杂文中感受到这一点。而我们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爱与憎,则无疑是创作者赖以飞翔的双翼。

至于前述之蒙龙“老实”的文风,我还想说几句的是:我曾在许多场合说过类似的一个体会,即散文写作要老实,小说创作要老猾。盖因前者是以真情为生命的,而后者是以虚构为特征的。以此度之,越“老实”即越有真情实感的散文越耐读,越真朴的散文越有生命力,其实也就越见其“风流”。蒙龙的散文正堪以“老实”名之,我以为,这不是一个容易臻至的境界。当然,老实不等于木讷,老实人的胸臆之中从来不乏灵光迸射,意气风发。老实人的一声呐喊常常更能振聋发聩。愿蒙龙更高地攀越生活,面对世界洞开心扉,如屠格涅夫所言,更加嘹亮地“唱出自己的声音”。(作者系国家一级作家、《雨花》杂志主编)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