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老、小、细

2008-09-08 00:00:00    作者: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在江淮方言中,“老”、“小”、“细”三个字词可以共同表示一个意思,也可变换说法表示相同或不同的意思。有的地方还要加一个“幺”。

譬如,他是你的老儿子(或称老巴子);她是你的老女儿。“老儿子”、“老女儿”也可以说成“小儿子”、“小女儿”;或者“细儿子”、“细女儿”。这里的“老”、“小”、“细”都表示子女的排行最末。

“老东西”、“老家伙”、“老甲鱼”、“老不死”都是骂年龄大者的话。

“老油条”、“老油老油”、“老三老四”、“老滋老味”、“老而三、八而四”等都是指一些自以为处世经验丰富而显出油滑的人。对于年龄不大者,则称之为“小老油条”。

某人年龄虽然不小,但仍然保留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像小孩子一样玩着一些游戏,言语、动作似与其年龄不相称,人便称之为“老伢子”。

江淮一带称最小的叔叔为“小爷”。汪曾祺回故乡高邮时,见到阔别几十年的“小爷”,很是高兴,当即赋诗一首赠“小爷”。小爷的配偶就不能叫作“小妈”了,因为江淮一带“小妈”就是“小妈妈”,是父之妾也。江淮人真聪明,这时“老”字起作用了,“小爷”的配偶叫“老妈”,太好了。

江淮一带称没有结过婚的青年男子为“小伙头子”。提起某人,精力充沛,浑身是劲,办事干练而麻利,有人称赞道:“到底是个小伙头子,做起事来就是跟半百老头子不一样!”

江淮一带有时称不台孩的孩子为“小老爹”。“你这个小老爹,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游戏机,不学好,从小定八十。”

江淮一带称不知天高地厚、少不更事的青年人为“小麻木虫子”或“细麻木虫子”。

在称谓中冠之以“细”者,其感情色彩一般是嫌恶或鄙视的。如“细丫头”、“细讨债鬼”、“细函子”、“细老子”、“细东西”(有时也表示亲切、赞扬、喜爱等意思)。郑板桥的家乡兴化称小孩为“细大爷”。

称小孩为“小家伙”、“小东西”、“小炮子子”时是讨厌、犯嫌,有时则是高兴、自豪、夸赞的谐称。

江淮一带称结婚不久的女子为“小大娘”。如:她上个月还是个姑娘(未结婚的青年女性),这个月倒成了个小大娘了。在汪曾祺的小说《大淖记事》中,刻画了一些搬运工人的形象,他们的生活有时似乎不免粗俗,挑担子打起号子时“小大娘,歪歪子呐……”,而性格是质朴而善良的。还有的地方称刚结婚不久的女子为“新姐姐”。

现在的独生子女多,爷爷、奶奶特别疼爱孙子、孙女,疼爱过分就是溺爱了,溺爱过分时,连爷爷、奶奶也不知如何关怀、照料其第三代,不得已时便嗔怒地喊其孙子为“小老太爷”。

儿子不到40岁,成日带夜忙于自家公司的业务,头发长得老长老长,胡子也不常刮,人瘦毛长,父亲会怜爱地对儿子说:“你倒像个小老头子了”。父子相对一笑。

“老”、“小”、“细”在江淮 方言中有着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方言是一种地域文化,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特殊的表现力,特殊的张力,特殊的美,这种美不是另一种方言和普通话所能代替的。我们大力推广普通话,但方言也不可缺。没有方言,中国的语言文化是多么寡淡少味。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