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1 00:00:00 作者: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江淮一带的酒席上,一般是猪、牛、羊、鸡、鸭、鹅、鱼、虾、蟹等荤菜上在前,当然一桌菜里,这些不可能全有。荤菜吃多了,你或许已经感到有些腻嘴了,当服务员搬上一盘碧绿的青菜时,众客齐声夸赞:活青菜,活青菜!好!
青枝绿叶的小青菜,洗净以后在开水锅里很快走一下即捞起,养在冷开水中,吃时放在有调料的清汤中,即成。
活青菜因为保持着青菜的鲜活、鲜嫩的模样而受宾客欢迎,青菜的其它做法都不可能如此。因为其它做法会使青菜失去水分,失去水分就失去原生的活的形态。
“活”同水有关。活,又读guō(音锅),水流声。《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水流活活。”碗中一棵棵“活青菜”,就好像不停地有水从它们身上流过一样,所以就鲜活,鲜嫩了,人们都说“活青菜”,而不读“锅”青菜。读“锅”的时代离我们太远了。
“活青菜”“活”的用法无独有偶。昆明、贵阳一带有一只菜叫“干牛巴活”,选上等部位的牛肉,腌一下,加佐料煮熟,再烟熏一下,后干切吃,鲜嫩、味美,咀嚼时风味更佳。“干牛巴活”的“活”是什么意思呢?这“活”表明干牛肉中保留着适宜的水分,烟熏也是保持水分的一种制作方法。
“干牛巴活”这个名字取得太好了,干牛肉仍然保留着适宜的水分,就如同新鲜的活牛肉一样。是“干牛巴”,但是“活”的,真诱人啊!“活青菜”、“干牛巴活”都因为有“活”而传神。“活”有古意,吃到这两道菜时,会使人自然想起中国古代的文明。
江淮一带有“活死人”的说法。这种说法古代就有,是指那些生活屏绝人事、以死自比者,后又以此嘲笑老朽无用者,活着如同死了一样。宋代《郑之佑集》中载有为番阳胡道之赋《活死人寓歌》,清代赵翼《瓯北诗钞》中有《戏老》诗一首:“虽尚廉颇健,已同伯有厉。应号活死人,谰语聊自戏。”
江淮方言中的“活死人”,同宋代、清代讲的“活死人”有区别,一般是指刻板、呆死、自己身外的事一概与己无关的人。
施某,背后人称“活死人”。他每天上班经过闹市口,那里偶有车祸发生。一日,一骑摩托车者将一老太撞倒,当即飞驰逃逸,后面一男青年特地停下自行车,将老太扶起,问长问短。家里人来了,老太年高有点糊涂,指着那男青年:就是他撞的。施某在旁边目睹一切,他决不上前澄清事实真相,扬长而去。
一日,施某调休在家。上午9时左右,前面四楼直冒青烟,烟愈来愈浓,变成了火,一层楼着火了,一座楼烧起来了,施某一直在家望着,“隔空观火”。妻子下班了,他告诉妻子前面一座楼上午发生的火灾情况,妻子说:为什么不打“119”报警?为什么不喊人救火?你为什么不去救火?施某说:关我什么事!妻子愤愤地说:真是个活死人!
施某的言行举止,不禁使人想起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