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8 00:00:00 作者:黄士民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的八月是炎黄子孙百年梦圆的时刻,共存同一个世界,怀揣同一个梦想,全世界都把目光聚集到北京。
无论是胡锦涛主席在宴请各国政要时的讲话,还是奥运会气势恢弘的开幕式,都让世界更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那一刻,中国的表情是最灿烂、最美丽、最精彩的,自豪、扬眉、激情、喜庆。当昔日的体操王子李宁手擎祥云火炬点燃主会场圣火的那一瞬间,不由使我想起刘长春一个华人参加的奥运,而今盛世中国的圆梦,无疑可以告慰这位中国体坛的先行者。其实,在后来者的身上都体现着他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鸟巢、水立方、奥运村,中国人在向世界展示智慧和能力的同时,更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最热忱、最文明的礼仪,这不仅仅体现在“新北京、新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口号上,而且体现在上至总书记下至老百姓的殷殷情怀,体现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人文境界。
奥运会终究是竞技的盛会,当我们为精美精致的开幕式感叹时,我们参加奥运竞赛的同胞们已背负重托上路了,这一次的上路不同寻常。第一天便喜忧参半,有望赢得首金的杜丽,在女子十米气步枪比赛中仅获得第五名,压力、泪水相伴相随(尽管后来杜丽又风雨之后见彩虹),而陈燮霞在女子48公斤举重比赛时,不仅将金牌收入囊中,而且打破了奥运会的纪录,让我们为这位二十六岁的广东姑娘击节喝彩,赢得胜利的那一刻,觉得她的笑憨憨的,和她在场上的那种镇静判若两人,特别是她面对记者镜头时的调皮表情,既有胜利的喜悦,更显孩子般的率真和可爱。
几天来,中国队的金牌数在不断攀升,大家很关注,在预测,在盘算,今天可能还有多少块奖牌入账,特别是金牌,说到这,不得不说8月11日中午男子10米气步枪的比赛,不得不说朱启南,这位上届奥运会该项目的金牌得主,因为是上届冠军,因为是在自己家门口参赛,于是众人对他寄予像其他曾经是冠军选手一样的厚望,竞争是残酷的,更何况射击比赛的变数也是莫测的,朱启南最终获得了银牌,站在领奖台上的他泪如泉涌,我觉得这样的泪水很复杂,其实我感觉朱启南在同龄人中还算是老道的,但这位老道的小伙子这一刻已情不自禁,他在比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记者问他:比赛前你有压力吗?朱启南说这一段时间我像经受了一场折磨,今天这个成绩,我完全尽力了。这句话让我感觉他的泪水既有未能获得金牌的一种痛惜,更是一种全身心的释放,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予朱启南们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同样应该为他的银牌喝彩。更快、更高、更强是每一名运动员的追求,作为本届奥运会的东道主,中国运动员应该要有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勇气,但作为国人我们更应该给我们的同胞多一些包容,更多一些理性地看待他们的得失,特别是对那些昔日金牌得主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得失更多一些宽慰,这样的宽慰决不是懈怠,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