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2 00:00:00 作者: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旧时官署于卯时(5时至7时)开始办公,长官按册呼名为“点卯”,其名册为“卯册”。吏役按时到衙门签到叫“画卯”,或叫“应卯”。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为2小时(清代才有时钟,以前则以铜漏计时,将一昼夜分为100刻)。前一天的23时起为子时,第二天的5时至7时为卯时。这期间太阳出来了,人们常说“日出卯时”。至于是5时、6时开始办公,还是7时开始办公,各个朝代、各地的长官就根据季节及地域等情况而定了。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练兵实纪·凡例》中写道:“寻常比较武艺,点卯不到,小有过失,事干人众,应责治者,即以条约为赏罚。”由此可见戚继光治军是很严的。贺仲轼《西宫鼎建记下》:“于是每日五鼓点卯,夫匠各带三十斤一石,不数日而成山矣。”那时的点卯是以敲5鼓为号,工匠上班了。
吏役必须每日准时到衙门内去画卯。李存《义役谣》:“五更饭罢去画卯,水潦载道走来晡。”晡,申时,下午3时到5时,也泛指晚间。义役从早做到晚,很辛苦的。《水浒传》二十四回:“武松每日自去县里画卯,承应差使。”这“画卯”相当于当今的签到。
画卯也叫“应卯”。《红楼梦》第九回:“妙在薛蟠如今不大上学应卯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词义也在变化、发展,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点卯,本来是指衙门长官按册呼名,长官喊张三,“到”;喊李四,“到”。可是在今天其用法却颠倒过来了。政府或单位工作人员按时上班,在花名册上签到,而且这种签到是循例到场,应付了事的,这才被称之为“点卯”。
刘先生在某公司任科长。这个公司经过改制以后,下属企业的设备、房产等能变卖的都变卖了,工人退休的退休,买断的买断,只剩下几个人留守,但公司负责人规定,必须每天来上班。刘先生在乡下独自办了一个有200人做工的服装厂,每天上班前他都到单位点个卯,以后就到自己的工厂忙了。刘先生每天必须去公司点卯,否则就要扣出勤奖。
有的单位点卯情况不一样。张三准时上班了,李四未到,张三可以代李四签到,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有的单位对签到很认真,工作人员在电子指纹识别器上按指纹签到。世界上几十亿人口,各人的每个指头的指纹都不相同。譬如,张三用右手食指指纹签到,他在指纹识别器上用右手食指一按,电脑就记下来了,第二天必须仍用右手食指一按,指纹相符,才算签到。这种签到方式难不住李四,他一天到晚忙得雾起来了,根本没有时间去点卯,于是请张三代劳,张三用右手中指代李四报到,电脑就承认了。电脑是人脑造出来的,电脑赶不上人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