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4 00:00:00 作者:陈庚林 来源:今日高邮
雅安,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于成都西南120公里,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原为西康省省会。这里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别称“雨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1.7%,2006年以雅安为主要核心区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里还是世界茶文化、茶栽培的发源地,“蒙顶山”上茶一直是贡品。我了解雅安、熟悉雅安是因为以前我在高邮镇党委工作时,四川来了一名挂职干部,任镇党委副书记,叫张锦明,是位女同志。挂职回四川后,先后担任遂宁市市中区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遂宁市副市长,2003年春调任雅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后任市委副书记。2003年7月、2007年5月 我去重庆、成都参加会议,曾两次去过雅安,在她的陪同下,游览过风光秀丽的碧峰峡自然景区、保存完好的上里古镇和蒙顶山上的陆羽茶艺馆。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秀雅宁安、风光秀美的城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受异常强大的地震波袭击,成为全川受灾严重的6个重灾区之一。全市148个乡镇全部受灾,受灾人数90万人,占总人口59%,直接经济损失147.6亿元,因灾死亡30人,失踪2人,受伤1351人,10万余人无家可归。学校受灾564所,校舍受损51.9万平米。所属汉源县受损最重,老城区已成“立体废墟”。因为曾经同事,我从地震发生之日起,就一直惦念着张锦明及其所在的城市,每晚必收看“四川新闻”,因雅安在四川尚不属特重灾区,报道不多,后只好改用短信联系。5月25日收到她一条短信:“一切安好。工作在抓学校复课,学校危房多压力大。”在短信中,我了解到她作为分管党务和意识形态的副书记,侧重负责学校复课和重建。经在互联网上交流,得知学校复课问题是市民关心的焦点,全市607所中小学校中,活动板房未搭建的303个校点,171195平米,占一半;校舍未维修的108所,占1/5;课桌椅缺口一半以上;更为困难的是资金缺口大,全市学校恢复重建共需资金31亿元,上级才拨付1亿多一点,杯水车薪。在灾后的日日夜夜里,张锦明和市教育局长衡彤、市委办科长小何,用她那部旧越野车,跑遍了宝兴、汉源、石棉等重灾县的学校,饿了啃一口面包,渴了喝一口矿泉水,困了就在车上躺一躺(三人均为女同志)。在她们的艰苦工作下,雅安市委确定了市上宏观指导、微观支持和“两个确保,市、县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力量对全市所有学校进行鉴定并签定确认和分类处理:对校舍受损、结构没有受到破坏的,通过加固维修后投入使用;对结构受到破坏,无法通过维修加固使用的学校,采取搭建过渡活动板房解决教室问题;并做好学校避雷设施,确保安全,确保高考、中考正常进行和9月1日全市所有学校全面复课。7月5日,我又收到张锦明一条短信:“工作秩序已正常,仍忙于学校重建。”至7月25日,雅安市已有324所中小学复课,占52%,复课学生98084人,占61%。虽未达100%,但我深知,张锦明、衡彤和小何以及雅安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你们付出多少辛劳啊!
平时,每到春节、中秋等民间传统节日,张锦明都会给我发来短信,讲一些祝福吉祥之类的话。6月8日端午节前一天,我又收到张锦明一条短信:“屈子千秋恨未泯,浩然汨罗流到今。蜀山已非旧面目,不知夜哭为何人?又到端午,却遇青山失色、碧水改流,信无可贺之由,唯有平安可祝。保重啊!”张锦明虽为党的地厅级领导干部,在如此重大的灾害面前感情上略有些脆弱亦在所难免,我即回了一条短信给她:“人在即安且为大安!祝全家平安!工作艰苦,保重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