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趣说百岁巷

2008-07-21 00:00:00    作者:郭徐飞    来源:今日高邮

三续《高邮州志》中,收录有清末陆军测量队所制《高邮城厢平面图》一幅,图中标有彼时高邮老城内,有两处以“百岁”冠名的街巷,且均与东后街相关联。一处是现在东后街中段西侧一条东西向的横巷,叫做百岁巷;一处是现在东后街北段察院桥以北至府前街南北向的短巷,叫做百岁坊巷。这两条巷子的名由截然不同,对照起来十分有趣。

先说百岁巷。查阅史志,这条巷子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没有更改过,但也没有找到巷名的出处。探访了六七位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回忆不出巷名来由,但都肯定了两点:一是这里从未看见过什么牌坊;二是也没有听说过有百岁高寿老人。忽然间,笔者脑际陡然闪现出四十多年前储存记忆的一则信息痕迹。那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家母(已故去)客居在百岁巷东头一家座北朝南的民居里,与高邮师范的北大门斜对面,当时家母已年近六旬,在一次叙家常话时,她告诉我一段听来的笑话故事。这是在她串门邻居时,一位比她年长二十多岁的小脚老太闲聊叙述的。当时我并没有十分在意,只是听过了之,现在回味起来,还真是可以算是一则趣闻,故提笔录下供大家取笑。那位老太讲的故事大意是:很早以前,百岁巷里住有一个地主老财,家族人丁不旺,兄弟数人均无子嗣,所幸他年老得子,喜出望外。可又担心独苗夭折难以成长。为能求得小孩健康成长,传宗接代,兴旺家族,在儿子百日生辰之时,煞费苦心地做了一番安排。一是按照高邮乡俗给孩子做“百露”寿诞,大摆筵席,广宴宾朋,为讨吉利,酒席称作“百岁宴”,意指为儿子做百岁生日;二是请寺庙僧人连做三天三夜法事,为小孩消灾祛病纳福添寿;三是打制“长命百岁”字样的银锁链一百零一条,其中一条给儿子挂戴,是银锁金链,余下一百条赠送给亲友邻里;四是将小孩过继给一位寺庙老住持膝下,厚赠香火资费,老和尚为小孩赐取乳名“百岁”,还给小孩赠送无领和尚小褂。此后,百岁巷里又有好几家人家效仿这家财主的做法,也给小孩大摆“百岁宴”。久而久之,“百岁”一词在这里传说,人们就这样自然地把这里叫做“百岁巷”。不过,笔者在访问的老者中,均未对此得到证实和认同,因此,不能以此当作百岁巷之来由,只作无稽趣说,一笑了之。

再说百岁坊巷。确实有一段真实的故事,这里有百岁牌坊,有百岁老人,有民间传说的普遍认同,也有史料正式记载。《高邮州志》记载:清初,高邮城内的仁一铺房家巷,有个名叫龙向的百姓,因病早逝,其妻殷氏,青年寡居不改嫁,含辛茹苦,抚育子孙,其贞洁德行,甚为邻里称赞。在清康熙五十五年知州焦献猷任内,殷氏年事高登百岁,士民沈栋、贾邦祺等人,念及殷氏守节完贞之美德和尊崇老人之敬意,呈报官府得以恩赏树立“百岁牌坊”,房家巷也改名百岁巷。那么,房家巷更名的百岁巷,会不会就是现在的百岁巷呢?几经核对,除此处原来是否叫做房家巷这一点未能找到依据外,可以得出志书中记载房家巷改名的百岁巷,不是现在的百岁巷的结论,实乃百岁坊巷之误写。这是因为,百岁巷没有树立过牌坊,没有出现过百岁老人,而此处在清末《高邮城厢平面图》中明确标注为“百岁坊巷”字样,就地理位置而言,东后街临近府前街的这一块地段,属于清代的仁一铺范围内。

以上就是两个以“百岁”冠名的街巷趣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