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沿河口

2008-07-21 00:00:00    作者:梁同全    来源:今日高邮

沿河口又称盐河口,座落在运盐河(现为船闸引河)与香沟河的交叉十字口,距离县城4华里,与高谢、丁庄、新华、宝塔4乡村边界接壤。河流纵横,船来船往,对县城排涝和城乡物流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沿河口是城乡水陆交通要道。水路,运盐河、香沟河、南澄子河、北澄子河与“马饮塘”贯通。栖息在“马饮塘”去“大仓粮行”、“大福米厂”运销粮食的商船和进城运肥料、卖麦草的农船,每天往返有几百只,均从沿河口出入;陆路,县境东南10多个乡镇百姓进城办事和城南小商小贩下乡赶集,也从沿河口渡船经过。那渡船是木制的,船小行人多。小船只能载客30多人,河宽40多米,来回需要10分钟,而进城办事、卖麦草、卖豆角、卖禽蛋等人很多,常常在渡船码头排成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长龙。那摆渡的张家老夫妻,只见不停地挥舞着撑篙,撑呀,撑呀,撑得满头大汗,直到把行人全部运过河才松一口气。

说到沿河口的交通,还有一段辉煌历史哩!据《高邮县志》记载,南宋开禧二年即公元1206年,楚州饥民戚椿率众至高邮,因攻城不克,被官兵追赶到沿河口入运盐河东下;南宋端宗景炎元年即公元1276年,通州副都统姜才送粮到扬州,夜间粮船路过沿河口小庄时,遭到元将史弼、苦彻、陈严等人袭击,被劫去大米数千担。这些,都印证了沿河口交通的历史作用。

沿河口是高邮的商贸港口。据《高邮县志》记载:早在北宋太祖开宝四年即公元971年,县衙门曾在沿河口小丁庄设有冶坊和手工业作坊,铸造铜钱,制作刀、矛、箭簇等兵器和犁、耙、锹、锄等农具。到了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这里成了贸易港口。据当地耄耋老人杨献珍口述:那时,沿河口西岸河边商船很多,少则几十只,多则上百只,停靠这里做食盐、鱼、虾、砖、瓦等买卖。白天,船老板与商贩谈业务,生意很红火;晚上,船老板则在船上饮酒作乐,谈笑风生。

沿河口也是兵家的必争之地。1939年10月,日军侵占高邮城后,曾把十里尖作为第一道防线,把沿河口作为第二道防线,在沿河口渡船西岸要道口,建筑了一座炮楼,炮楼里驻扎百十名日军,轮流站岗放哨,检查、盘问过路行人和船只,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地审讯、拷打无辜百姓。有时,还有二三十名日军,肩扛带刺刀长枪下乡扫荡,实施奸淫烧杀的罪恶活动,对此,百姓看在眼里,恨在心里。1945年12月,在高邮城第一次解放时,沿河口的炮楼被摧毁,那炮楼里的百十名日军被打死80多人,剩下的全部缴械投降。

建国50多年来,沿河口也有一段辉煌历史。1976年,曾成为城东人民公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如今,沿河口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那让人过河的渡船不见了,河面上空架起了与武安路配套、直通城区的沿河大桥。那人烟稀少的四个村边边角,有高谢、丁庄、宝塔三个村边边角变成了一幢幢造型别致的住宅楼和商住楼,展示了农村城市化的风貌,新华村那个边边角变成了建筑、运输的经营场地。只有那四个边边角的纵横河流保持着旧貌,给世人留下了永远的怀念。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