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爱的赞歌

2008-06-25 00:00:00    作者:马根生    来源:今日高邮

——感悟《跨越国界的爱》

“爱没有国界”、“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人们在赞美爱、颂扬爱、实施爱,《跨越国界的爱》是爱的赞歌。

拜读《跨越国界的爱》(简称《跨》),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不仅为书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而触动,更重要的是我深深地敬佩作者倪文才先生仁慈的爱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收集大量国际友人的信件翻译成中文,向人们传递发达国家的有识之士对爱的诠释。《跨》通过介绍一个个细节反映美国收养家庭养育、教育中国孤残儿童的场景,一张张永远印在读者脑海中的养父母与中国孤残儿童们亲昵的镜头,一次次长途跋涉赶赴千里之外参加为中国孩子举办的活动,让孩子们永远不忘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传统。同时通过一串串数据,用心深刻剖析,十分有力地在抨击着一起起弃婴的犯罪行为。字里行间无处不在表达作者的爱与恨。

读完此书,我深深地感悟到作者的一番苦心,即通过著书传递爱的信息,赞美爱的善举,呼唤爱的行动:

《跨》浓墨重彩地在讴歌跨越国界的爱,用了很大篇幅介绍和赞美“美国义工团”、“半边天基金会”和“家乡儿童基金会”等慈善机构,为了孤残儿童们的幸福、为了孩子们未来的发展,他们自发组织来到中国,来到实施项目计划的秦邮古城,他们“带着爱与希望,为孩子们建设乐园”。他们什么活都干,节奏快、效率高、不计报酬,带着爱心,带着募集来的善款和精心设计的慈善计划来到了我们的福利院,给留守的孩子们带来了福音:他们不仅以解决孩子们的生存条件为前提,而且还为他们的身心发展、开发潜能制定了长远发展计划,以不断满足孩子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高层次需求。那些“小姐妹学前计划”、“婴幼儿祖母抚爱计划”、“大姐妹助学计划”……无一不在吸引我,他们为孩子建设温馨的家园,招聘了养父母,让这些孤残的孩子们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享受家的快乐,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和成人成才之路在弥补着缺憾,使理性化的培育、教育环境成为现实。作者通过《跨》高度赞美了这支高素质、高品位的义工队伍,抒发对义工们的敬意, 同时又在向人们宣传美国的义工制度,弘扬助人为乐的美德。

《跨》书不仅在赞美跨国的爱,同时也在赞美国人的爱。作者在此书正文第一页就一对即将被瑞典夫妇收养的双胞胎姐妹进行了耐人寻味的描述:“在福利院保育员阿姨悉心的照料下,姐妹俩长得白白胖胖,甜甜美美,在夏末清凉的晨风里就像两朵清新可爱的玉兰花……”。仔细品味,作者是见花生情,既同情、十分悯爱她们,更是在细腻地赞美辛劳的保育员,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来到人世间,还没有吮吸到母亲的乳汁,没有享受到做人的权利,就被他们道德严重缺失的父母遗弃在街头,是多么的凄惨、多么的令人心痛!是福利院的保育员们以一颗颗爱心,用辛劳的汗水在滋润着、沐浴着可爱的玉兰花,使她们“白白胖胖,甜甜美美”,更令人敬佩的是这些不为人知的保育员们,由于她们的精心培育让几百朵可爱的玉兰花从不幸走向了万幸,她们是让“玉兰花”们走出国门、走进新家的桥梁和纽带。作者在赞美跨国的爱的同时也在赞美着架设桥梁和编织纽带的人们,这是对她们的付出的充分肯定。福利院保育员阿姨们的高大形象也随着《跨》的发行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跨》书也在赞美白衣战士和国策卫士们对孩子们的爱。他们为了千万个家庭和每一个孩子的幸福,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科技和科普工作,但他们的工作往往还不被人们所理解,不被人们所接受。作者是一位多年分管卫生、计生和民政等方面工作的领导干部,深知他们的工作难度,因而在本书中通过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深刻揭示婚前医学检查和优生优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从而唤起人们的觉醒,肯定卫生计生同志们的付出,唤起全社会共同为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尊重科学,积极推广努力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努力提高婴幼儿保健工作水平,从源头上遏制弃婴、遏制孤残儿发生。

读完此书,受益匪浅,启示多多:

启示之一:美国的义工制度是弘扬美德的最佳措施。美国的义工制度从自愿发起的个人行为发展成为国家制度,充分说明这一制度对净化人的思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制度将弘扬美德从口号化为每个人的行动,使价值取向制度化。1993年克林顿签署的《全国社区服务法案》规定,对做满义工1400小时的青年给予非常优惠的奖励办法,入学就业都作为优先条件。弘扬德育从娃娃开始,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生不变,一直做下去。做义工时间长短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这样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在影响着每个人、每个家庭,更影响着这个国家,这不正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好的导向吗?!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既有 “仁者爱人”的优良传统,又有“五讲四美三热爱”的道德规范,更有温饱向小康过渡的物质基础,如果学习国外做法再辅之以地方文件规定,中国的志愿者队伍就会迅猛发展,志愿者的身影就会不断出现在重灾区、出现在所有需要帮助的家庭、出现在所有需要维护的公共场所、出现在所有需要奉献的地方,“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到那时,中国就将走进和谐社会。

启示之二:美国的“半边天基金会”实施的培育教育计划很值得慈善机构效仿。笔者对书中“半边天基金会”的诞生及实施的“小姐妹学前教育计划”、“婴幼儿祖母抚爱计划”、“大姐妹助学计划”,以及半边天落户在高邮的项目认真拜读了两遍,越看越敬佩“半边天基金会”创始人珍妮·博文,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善良的母亲、一个充满阳光充满爱的影视工作者,更是一个开启孤残儿童心灵之窗、智慧之窗的圣贤者。儿童是人群中的特殊弱势群体,而孤残儿童是特殊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是最需要关心的群体,他们心灵上的创伤远大于身体上的创伤,尤其是残疾儿童,既没有健康体魄,也没有健康心理,珍妮找到了医治他们心理疾患的良策,这是一个个多么完美的计划啊!作者精心收集了各种资料,多次与国际友人沟通,花了大量笔墨给读者介绍珍妮的培育与教育计划,是非常值得、非常必要、非常适用的。这些计划是珍妮针对这些孤残儿童身体、心理特点和现状做了大量调研后编制而成,我市福利院实施一系列项目计划后,使那些可怜的孩子们找回了家庭的港湾、亲人的爱抚、做人的尊严,爱像甘甜的乳汁已浸入了孩子们的每个细胞,亲人的怀抱医治了他们多种心理创伤,一个个活泼、天真、灿烂的孩子正活跃在每个新组家庭里、幼儿园里、学校里……这些计划的实施为孩子们创造了美好未来,这一善举真让人回味无穷,茅塞顿开,佩服至极。如今这些项目已从大洋彼岸走进了高邮,但福利院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来获得帮助,我们各级慈善机构何不去效仿、去组织呢?拯救一个孩子,就是拯救一个未来家庭,就是为社会减轻一份永久负担,就是为领导干部们卸去一份忧愁。让我们现行的善举施行得更实际、更人性化、更有意义,这不就是作者著书的良苦用心吗?

启示之三:要加大对弃婴的制裁力度。依法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被收养的孩子大多数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但还有一部分残疾儿童,尤其是肢体残疾而大脑发育正常的孩子,他们是多么渴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家,渴望自己能依偎在亲人的怀抱中撒个娇,这些本该属于孩子们最本能的要求,对于福利院中留守的残疾儿童却是天方夜谭!他们的命运是多么的凄惨,由于他们生身父母的道德缺失,将苦果抛给了社会,抛给了孩子,这一行为应当受到社会的谴责,法律的严惩,全社会尤其是司法部门的同志们都要关心、关注他们,都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属于孩子们的权利。

启示之四:大力推行有约束力的婚前检查和优生优育工作,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婚前医学检查虽已得到普遍重视,但由于缺乏约束力,病残儿出生率下降幅度还不大,有些地区还有所反弹,原因在于强制性婚检取消了,局部地区的环境保护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致残因素有增无减。因此,为从源头控制病残儿童出生,政府应当出台关于提高婚前检查率的有约束力的相关文件,大力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全面改善优生优育的社会环境,以确保人口素质的提高。

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加大关爱女婴力度,对女婴家庭要施以特殊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农村养老制度,同时要破除狭隘的传统思想,使收养的家庭解除后顾之忧,还知情权于被收养的孩子们。作者著书宣传跨国的爱,其目的不就在于向人们传递爱、唤起爱、奉献爱吗?!我深信读者读完此书一定会被作者的爱心善举所感召,一定会认真响应并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用爱心和善举共同谱写构建和谐社会的乐章。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