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6 00:00:00 作者:褚元仿 来源:今日高邮
——读《跨越国界的爱》
“5·12”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在天灾面前,我们每个人都经受着痛苦和考验,对人的生命更感到无比珍贵。在地震灾难中突然出现了那么多的孤儿,人类的天性自然会让我们关心他们今后的成长,领养他们是人性共通的爱的流露。在这种情感的指使下,我想起了倪文才先生的新著《跨越国界的爱》。
今年初,我在上海收到了作者赠送的书,常为书中描述的生动的领养高邮孤儿的情节所感动。六月初,我由沪回到家乡小住。一天清晨,我漫步在南海附近盂城路绿荫下,一个四十多岁的男性金发国外友人,推着一个手推车,车上坐着一个中国籍的儿童,他们正在欣赏着树丛中跳跃着的麻雀,流露出欢快的笑容。看到我这个满头白发的老者走过,那老外就用友好的微笑向我示意,并且摆手让路请我走过,我也回他一个友好的老人的微笑……这时我就自然地想起《跨越国界的爱》,也许这就是文才先生描述的那些国外友人领养高邮孤儿中的一员,他们又领着孩子重返故里,流露出对乡情的怀恋,欣赏着孩子家乡的景色,这真是人类崇高的无私的爱的反映。
回到住处,我立即向家乡友人打电话借阅《跨越国界的爱》,书拿到手后,我连夜反复看了几遍,与我在上海读书时的心境有了明显的不同,那时是停留在书的平面上,现在有了立体的生动形象。这不仅是颂歌领养者被领养者之间的爱,它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保护生命,热爱生命!
在“5·12”大地震中,举国上下都懂得保护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在《跨越国界的爱》的第30页上,有一个《生命传记》的小故事。叙述不多,但极为感动人心。养母詹妮弗已将在高邮领养的幼儿定名为埃琳娜,而在孩子刚懂事时,就逐步告诉她有另外一个生母,她生母因为困难而失去了抚养自己女儿的机会,因此由养母来抚养她,养母将会、而且已经以照片拍下她一生成长的过程,编成一本画册,名为“生命传记”。这个命名已经超越了一般慈善的含义,它的崇高是在于为一个生命的成长在做传记。
领养孤儿是一种爱心的流露,在一个讲究民主文明的国度里,尊重被抚养者的原籍的乡土风俗习惯,体现着高贵的人性价值。文才先生用富于情感的笔触,描写美国人查尔斯在高邮领养了孩子以后,回到美国建立了一个高邮英文网站,网站不是为查尔斯个人家庭服务,而是为他收养的孩子和孩子的家乡服务;为许多在高邮福利院领养过孩子的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领养者服务,让他们都为保护生命写下光辉一笔,为孩子不忘家乡、并为他们的家乡的发展,共同绘下多彩的蓝图。那些被领养的孩子将会在充满人性的爱河中成长。这是值得尊敬的大爱,大爱无声有情!领养孩子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抚养,而且要有精神生活的抚养,上述美国友人查尔斯的行为,就体现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抚养,体现出保护生命的崇高理念。
在“5·12”的地震天灾中,已经有媒体连续报道国内有很多各阶层人士,愿意承担抚养孤儿的责任,这是人性爱心的涌动,都是一个共同的愿望,拯救生命,保护生命。自然会有许多跨越国界的声音,来要求参加领养孤儿。跨越国界的爱将会是世界全球化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