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滑石巷与韩世忠

2008-04-02 00:00:00    作者:朱延庆    来源:今日高邮

文游小学的对面就是滑石巷。巷子全长仅20米左右,南端是一条大河,直通澄子河,四乡八镇的船都可以停靠在这里。巷尾的左边是一家吴姓的八鲜行,人们简称“吴行”,前面是一宽阔的广场,一年到头挤满了农民商贩,忙得很。吴行是一家中间商、批发商,农民种的什么荸荠、芋头、芡实、家菱、藕、慈姑、西瓜、香瓜、山芋等都可以到吴行来卖。吴行东面是张官桥,过了桥就是寿佛寺,规模不小的寺。吴行对河是五坛,吴行的右面隔巷也是八鲜行,隔几家是痘神堂,是祈求神灵不要让人们感染上天花。

 滑石巷内只住着一家朱姓的人家,三间四厢的瓦屋,天井外还有一大院落,几间草房。朱姓人家上代是明朝初年从苏州移民过来的,高邮的大训诂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祖上也是同时期从苏州迁来的。在高邮城乡中常听到人说:我们老祖宗是从苏州阊门迁来的。我曾几次到阊门考察,阊门靠运河边,其时应当是一个移民输送站,苏州一带的移民都到阊门集中,然后按规定输送到苏中、苏北、皖北各地。据史载,当时的移民要么是当官的,甚至是知府,要么是富商巨贾,要么是有文化的人,这一移民思想至今都是值得借鉴的。朱姓人家约200多年前从中市口西后街承继过来给王姓,后来不知怎么仍然姓朱,一直从事“地理”,即堪舆,看风水。他们与中市口地理先生几乎垄断了高邮城风水生意数百年,在清代有人还担任州府里的阴阳学官。1991年9月29日汪曾祺最后一次回乡,第二天他满怀深情地同笔者说到他青少年时大年初一清早喜欢上街看对联的事,他说,滑石巷朱家的对联是:及时云雨舒龙甲,得意春风快马蹄。

滑石巷原有多块长条形细滑的大青石,平时老人、小孩行走时都要小心。宋朝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公元1089年——1151年)曾多次到过高邮。金兵联合伪齐来犯时,宋高宗派他镇守镇江、扬州、楚州(今淮安),他和他的部下几次击退金兵、伪齐的进攻。他的部下解元在承州(今高邮)曾经打了一个大胜仗。《宋史·卷三百六十九》:“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金人、伪齐合兵入侵。世忠自镇江趋扬州,命元(解元)屯承州。金人至近郊,元度翌日必至城下,遣百人伏要路,百人伏岳庙(泰山庙),自以四百人伏路隅,令曰:‘俟金人过,我当先出掩之。伏要路者,视我麾旌,则立帜以待,金人必自岳庙走,伏者背出。’又决河岸遏其归路。金人果走城下,乃走岳庙,元追之,获百四十八人,止遗二人。时城中兵不满三千。金万户黑头虎直造城下约降。元匿其兵,以微服出,伪若降者。金人稍懈,俄伏发,擒黑头虎。未几,金兵四集,元战却之,追北数十里,金人赴水死者甚众。”解元承州大捷,韩世忠必来祝贺,他大概从滑石巷南端的码头上岸,因为这里离泰山庙很近。他的战马在滑石巷北端巷口不小心滑倒,世忠一看原来有几块大滑石,后来命令解元将滑石换成一般砖块,但滑石巷却因此而闻名。滑石巷原来叫什么名字,是叫王家巷,还是朱家巷,不得而知,解放后仍叫滑石巷,后来曾叫过常丰巷。

在炼阳楼的东边是阴城,人称后阴城,有数以千百计的坟堆。后来平坟时,人们挖到了宋代陶制的军用水壶,人称“韩瓶”,是韩世忠统一为军队制造的水壶。前几年在临泽镇附近也挖到了很多“韩瓶”。韩世忠及其部属曾频繁地在高邮地区活动。

《宋史·卷三百六十四》中写韩世忠:性戆直,勇敢忠义,力排和议,为岳飞申冤,触犯秦桧尤多,嗜义轻财,与士兵同甘苦,历经百战,多处受伤,曾刮骨取毒矢,十指仅存四指,知人善奖用。他自己要求解兵罢政,卧家多年,淡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为纪念、缅怀这位名将、英雄,高邮人在泰山庙中兴建韩世忠祠,里面供奉着韩世忠的武像,全国不少地方存韩世忠祠,有的还有他夫人梁红玉的像,淮安至今尚存。高邮的韩世忠祠不知何时被毁,但滑石巷至今还在。滑石巷南端的大河已经成了一条水沟,早已不能行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还可以行船),昔日的繁华无影无踪。

到了滑石巷,人们自然会想起韩世忠,想起他的为人品德。韩世忠镇压过浙江方腊起义、福建范汝为起义。正如他告诫家人时说:“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这是愚忠,历史使然。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