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二妈

2008-04-02 00:00:00    作者:陆建华    来源:今日高邮

弟弟于深夜打电话给我,报告了93岁高龄的二妈过世的消息。他征询我的意见:是否回乡参加二妈的葬礼?我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回去,明天一大早就赶回故乡。

虽说欣逢盛世,“人生70古来稀”已不再是稀罕的事,但像二妈这样活到93岁高龄,毕竟还不是太多。粗算一下,二妈创造了多项纪录:她跨越了两个世纪,经历了清代、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朝代,享受了五代同堂的天伦之乐,在我的父母这一辈中她是最后一位辞世,寿命最长……

二妈没有什么文化,村里人只知道她姓姜,至于叫什么名字,连我们这些后辈也不甚了了,但我们都知道她有一个外号:慢子。这外号有点怪,乍听之下,是说她慢性子,她也确实慢——做事总是不疾不徐,走路不慌不忙,说话不急不躁,待人不卑不亢,但这一切,又岂止是慢性子使然?接过弟弟电话后的当天夜里,想起二妈93岁高龄的一生,许多往事一起涌上心头,一时难以入睡。二妈一生生了七男二女,不但一个个领养长大,而且都成家立业,不说这抚养儿女过程中的艰辛,单是二妈为这九个儿女从十月怀胎,到足月临盆,她老人家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挂在二妈口边上的一句话是:不识字,要识事!仔细想来,二妈是多么识大体、明事理啊!二叔是村上的资深农村干部,每天基本上是大衣一披,指东说西,家里的事很少过问。为了支持二叔工作,二妈默默地承担起全部家务、尤其是教养子女的责任,从未叫过一声苦!她说不出多少深奥的为人之道,但她对包括我们侄儿在内的晚辈,总是关照再关照:一定要好好工作,老实做人。有一次,省报的一张新闻照片中有我的形象,乡亲们很新鲜,二妈听说了,特地让我弟弟把报纸找给她看。她眯着眼睛,对新闻照片端详了半天,高兴地说:“像,活像建华!带个信给他,好好干!”二叔是79岁那年去世的,二妈当然很难过,但令人敬佩的是,她并没有呼天抢地死去活来。儿女们都知道她常常背地里因想念二叔而垂泪,但她在人面前却总是坦然而平静地说:是人,总要走这条路,日子还要过下去……我觉得,这已不是一般的明事理,而简直是参透生死了!没有这样平和从容的生活态度,二妈大概是不能在二叔去世后又健康地活了14年,直到93岁高龄才无疾而终。

我赶回家乡后,依故乡风俗,为二妈戴了孝,在她老人家的灵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返宁时,我还特意带回一个寿碗。有人笑问我:“你也迷信这个?”我笑笑,没回答,但我心里在想:这个寿碗,会时时提醒我:一定要像二妈那样,一辈子以平和从容的心态看待人生……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