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0 00:00:00 作者:居述明 来源:今日高邮
过年的时候总有人送麒麟。麒麟是竹子扎成的,外面用各种彩纸糊好,龙头、有须,鹿身且有鳞片,四肢似乎没有,绑在一个四脚的长条凳上,由一人专门扛着。麒麟是传说中的吉兽,民间一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谁家的媳妇不生养,悄悄请下它的几根胡须(老家过年的时候有烧斗香贴财神的习俗,都不说买,说请。),用红布包起来,压在枕头下,来年就能生个胖娃娃。送麒麟一般是六个人,其中四人各拿一件乐器,鼓、锣、镲、铛子。一个人扛麒麟,还有一个人叫“顶门”,应该是头儿,主家给的礼品都交给他。每到一户人家大门口,锣鼓家伙一齐敲,一人领唱,其他人和,说不上多好听,但挺有味道。唱的都是吉利话,“闹吵吵,闹吵吵,奶奶门头上贴的红纸绦,朝里飘飘生贵子,朝外飘飘寿阁老。”我们老家春节时除了贴春联,还贴火络,也就是词里唱的红纸绦,有点类似北方的窗花,不过不是剪的,是刀刻的,长方形的红纸,镂出些图案。只把上部两三指宽在门头上贴牢,上面再贴上春联的横批,大门上贴五张,其它门贴三张,要是买的多,窗子、猪圈、鸡窝上也均贴上一张。小时候端个糨糊盆子,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贴火络,确实是件乐事。
送麒麟的不是每家每户都唱一样的词。因为都是乡亲,知道你家做什么营生,他们就唱什么词。“响铛铛,响铛铛,豆腐店里好风光,人人都说你豆腐好,一颗豆子磨三缸。”豆腐店老板满脸堆着笑,拿出准备好的香烟和红封子交给“顶门”。条件好点的人家给得多些,普通人家给二斤米,或是给几只年蒸,馒头、包子都成,送麒麟的也不问礼多礼少,齐声道谢。“格喳喳,格喳喳,麒麟跑的汗洒洒,你问麒麟跑什细,天长日短赶下家。”看热闹的大人伢子也就跟着锣鼓走向另一家了。
今年在老家过的春节。大年初一下午又听到远处的锣鼓声,可到黑也没见送麒麟的影。晚饭时,我一边给父亲斟酒,一边问起。父亲说,现在送麒麟的不像以前挨家挨户跑了,只拣些有名堂的门上去,人家给的多……
“要给的少,这帮人会楦呢!”母亲说。
不觉,酒已溢到了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