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5 00:00:00 作者:赵洪林 来源:今日高邮
歪歪滩四周是一片大水,大水上浮起一层芦絮,芦苇成熟了,在西伯利亚寒风吹来之前,它们就已经吐出白絮,准备过冬了。丹顶鹤、白天鹅,还有其它成千上万来来往往的候鸟,途中在这里休憩、觅食,然后再继续徙行。几阵寒风刮过,歪歪滩上来了一班收割芦苇的人马,他们在滩上安营扎寨,要在这里干个把月。每天天刚亮的时候,他们就披上厚实的坎肩。为了防尖锐的芦苇茬戳脚,他们还得套上用轮胎做起来的橡胶鞋,鞋跟上系着的两根绳子在脚踝处绑牢。准备完毕就挥舞着锋利的镰刀开始了辛勤的劳作,到太阳落山了,他们才收拾起家伙踱进营地,燃起阵阵炊烟。他们把割下来的芦苇拿草绳一抱抱捆起来,再一捆捆扛到大船上堆成堆,送到草王。家家户户都拿它打箔子,编席子,一个冬天能赚好些个外块呢!等芦苇割完了,滩上又来一班人马,他们是附近芦花沟的村民或是沿着田螺河远道而来的客人,都扛着竹筢子来筢枯芦叶,趁早上还有一层明霜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筢草了,寒风呼呼地吹,围巾里呼出一阵一阵的热气。干到日落也能有一船的收获了,他们默默地撑着草船回家,也撑起了一篙冰冷的河水。有的一家几口筢了一天,大船堆得慢悠慢悠的,一个人撑不动了,几个人就在岸上拉纤,那大草垛子就在水面上漫不经心地跟着一家人走,掌灯时分,马灯的光亮照在草垛上,呵,又蒙上一层霜了!
连着歪歪滩的是一条东西走向的田螺河,西接临泽、子婴闸,东至兴化、盐城。芦花沟人就沿着这条河进进出出。寒冬腊月里,芦柴箔子打好了,卷起来用船装到临泽去卖,人家买回家晒萝卜干、年糕、霉干菜,或者围菜园,拦住鸡鸭鹅这些家禽,不许它们糟蹋菜园,或者来年开春的时节拿它养蚕。芦席编织好了也一张一张叠放到船上到临泽、兴化、宝应的集市上卖,附近乡村的砖窑厂需要它盖工棚、挡砖坯。有些人家买回去盖房顶,可以断漏保温;做隔墙,可以腾出更大的空间。河面上封冻了,做买卖的、迎亲的船只照样来往于田螺河上,他们一边着人拿铁杵在船头砸冰;一边着人在船舱里摇晃船身;一边着人在船尾使劲撑篙,这时,河面上的冰块咔嚓咔嚓地响,老远都能听到铁杵撞击冰面“笃笃笃”的声音。迎亲的队伍嘟啊嗒嘟啊嗒地从河面上经过,冰疙瘩上落下一片片爆竹的红纸屑。来往的船只上还有开着冲水船卖茨菇、卖萝卜青菜的,摇着橹卖铜炉蜡烛台的。他们不需要天天赶路,船扣到码头上有得慢慢卖呢。田螺河段上,有人在水暖的时节撂进许多树枝,到了严冬枯水季节,他们就将放有树枝的水面用芦柴箔子围起来,然后拖掉树枝搬走冰块捕鱼,乖乖,红鲤季花刀子胡子鲶什么鱼都有!
歪歪滩中心地带有一个村庄叫芦花沟,住着千把户人家。在第一次大雪飞舞的时节,他们还在继续一年当中最后一个季节的收获。白天他们有的穿着靴子拿铁叉在田里挖茨菇。有的穿着皮衩在水里崴藕。有的拖着细眼的虾网在水池里拖芡实米子。收获到的这些东西一部分留家里吃,一部分卖到集市上去。老人小孩也闲不住,有的围着滚烫的铜炉削卡,这鱼卡能一直卖到太湖的捕鱼人家。有的拿芦柴篾子做丫子,来年在沟里张黄鳝、板鳅。妇女们在忙着糊骨子纳鞋底剪鞋样子,正在一针一线地给全家人做棉鞋。家家户户门前挂起了一块块腊肉。村南的豆腐坊在做豆腐,村东的酒厂在做米酒,村北的扎花厂在做烟花、爆竹。村西的油坊在榨油,整个村子都飘着一股菜籽油香。村口的打谷场这时节也忙活不停。几只木船倒扣在一边,木匠师傅们拿斧头捶麻丝,等麻丝捶软了,再把它跟事先和好的桐油石膏泥放在一起捶,捶熟了后再拿铲子一锤子一锤子地把它们嵌到船缝里,打谷场上天天响起丁笃丁丁笃的敲击声。过年的时候打谷场上一班又一班的人马来这里唱戏、舞龙灯。一群小伙伴们放假了天天来这里斗鸡转陀螺滚铁箍玩冰戏,有的脚上踩一块冰疙瘩滑行,有的手里还拿一根冰凌在嘴里嚼,有的凑在一块砸钱堆,铜板滴溜溜一直滚到雪地里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