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祖传竹升史志

2008-01-08 00:00:00    作者:召建农    来源:今日高邮

旧时,家中以竹筒制升。升者,乃米谷量具也。

回溯幼年,即知吾祖先遗留此升,年已久矣。

据祖父明铣公云:此升,乃清代曾祖长庆公所留。自清末、民国至人民共和国,至今约为百六十载。就世辈言,曾祖、祖、父、孙(余)、曾孙、灰孙、灰灰孙,业经国换三朝,人衍七代。凡此年间,物换星移,岁月沧桑。外侵内扰,民不聊生。

祖传升具,也同家人经历兵荒马乱,天灾人祸,尤因家居高宝湖畔,连年遭受水患为害,以致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一九三一年曾遇特大水患,沿湖荡振兴、王兴、德兴等许多圩堤缺口,淹死民众约2000余人,余同庄叔伯兄弟四户21口人,爬上屋基高处一棵大树上,幸免于浪大水猛淹死。升具,亦随少许谷袋带到树上,留下。“七·七”事变以后,家中突起大火,赖以避身三间茅草屋,及屋内破旧衣物,付之一炬,而升具被烧得“体无完肤”,但仍保留下来。

解放后,妻儿随余入城,“长寿升具”也随之进城,因升具破残,仍用绳线捆绑,继续用之。直至“文革”升具“退役”。一九七七年唐山大地震防震期间,其升具作为废物抛之一边,幸被三子召展有心捡起,作为唯一“传家宝”珍藏,并请父辈回忆以文字记叙“升”史以志之。

撰于癸未冬日,时年八十有一。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