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2 00:00:00 作者:周游 来源:今日高邮
潼南只有一条街,就像一行平平仄仄的诗,但是太长了。我和许建平追随导游美眉走马观花,走了很久,才出城墙和城门早已湮没的西门,朝座落在涪江岸边定明山下的大佛寺走去。
“大佛寺有尊凿于唐代的贴金大佛。这可是走遍中国无处再寻,可谓巴渝一绝、天下第一的金佛……”导游美眉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语气透着十二分的自豪。
我被导游美眉的解说所吸引,加快了步伐。
导游美眉手指陡峭的石壁,摩崖石刻凸雕着三尊神态逼真、表情生动的佛像:“看!那是古老的‘西方三圣’,也是唐代石匠的杰作。”
据我这个门外汉观察,这三尊佛像虽然极富唐代风格,但是在人物造型和神态上都和北方同时石刻造像迥异,独具特色,估计是受南方“丝绸之路”与“小乘佛教”影响。
也就从此,旅伴许建平开始数念脚下石阶,其神情诡秘、举动奇特,仿佛是在向我暗示:这石板阶梯藏有奥妙。
导游美眉解说:“这依崖而开的石阶共有四十二级,脚踏上去便会发出‘咚咚’的琴音,其中有七级格外特别,一级级能产生七响不同音调的回声,俗称‘七步弹琴’。真是妙不可言!”
我讶然了。
“听,听!从这一阶梯起,就有回声了!”许建平就像天真的孩子拾级而上,使劲踏响石阶,一边侧耳倾听,一边回首呼叫:“你们听到回声了吗?这就是‘七步弹琴’啊!”
我亦步亦趋,如法炮制,竭力踏出声响,果然听到清晰的回响。
怀着兴奋与满足,我和许建平朝大佛阁走去。大佛阁依山傍水而建,为七檐歇山式建筑,景象壮观。导游美眉手指阁内那尊凿崖而就的释迦牟尼坐像解说:“这尊金佛高十八点四三米,慈眉祥目,依山面江,赤足端坐,全身鎏金,光彩夺目,庄严肃穆,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俗称‘八丈金仙’。佛阁外翼角反翘,如羽轻展。如此高大建筑,安装所有梁、檩、柱、枋,均不用一钉一栓。”
大佛左侧的一堵金黄色绝壁上镌刻着一个超级的楷书大字——佛。导游美眉继续解说:“‘佛’字体高八点八五米,宽六点七八米,笔画粗十一点二五米,占据岩面六十平方米,为全国最大的石刻‘佛’字。‘佛’字脚踏实地,头顶蓝天,字身端庄,笔力千钧,气势酣畅,韵满劲遒。即使隔岸数里,仍然赫赫在目。”
还是在导游美眉领导下,我们驱车前往马龙山瞻仰卧佛。
卧佛摩岩凿造在马龙山太阳坡的北面岩壁上,头饰螺髻,面颊丰满,双目微闭,神态安详,衣纹简略,右肋而卧。卧佛头枕莲台,为九龙所托。龙口清泉流淌,大旱不绝,永恒地沐浴太子,众仙和护法诸神肃然侍立,衰恸如丧考妣。匠师独具匠心,只刻出佛的上半身,至膝部即刻出云纹并施彩绘,给人高深莫测之感。整个造像构思奇巧、工艺精湛,比例匀称,线条流畅而不粗蔬,情态庄严现而又和悦,慈善安详,给人以宽厚容物之感,实为我国石刻艺术的珍品。
导游美眉解说:“卧佛是大足会首肖益谦请石刻大师于民国十九年春(公元一九三零年)开凿,民国二十年(公元一九三一年)完成。卧佛长三十六米,头长九米,手掌长三点八米,比大足宝顶卧佛还要长四米,可谓全球最大的卧佛。”
之后,我们去木鱼坡参观五百罗汉造像。五百罗汉镌刻在岩壁上,男女老少无所不有,喜怒哀乐无所不具,姿态纷呈,表情丰富、雕刻精湛,个个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回眸潼南卧佛,发现已夕阳西下,无可奈何,我们只好“还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