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2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应该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至今记忆仍很深刻。
那一年秋天,我到省城拜访青春杂志社的一位老作家。在他的办公室聊了一会后,他提出来,陪我到周围转转。我们走着谈着,谈的无非是文学创作之类。谈着谈着,老先生咳嗽起来,咳得很厉害,脸胀得通红,我想搀他,老先生摆摆手。
老先生猫下腰猛咳一声,接着就是四下张望,像是在寻找什么,我立即问,先生您找什么。他摇摇头,不回答。
先生从裤口袋里掏出一块白手帕,展开在手心里,吐出口里的痰,又折起来装入口袋。先生的行动令我吃惊,怎么将痰吐在洁白的手帕上呢。
先生也许看出了我的心思,缓缓地说,刚才我是找垃圾箱,找不着,只得吐在手帕上。吐在手帕上只脏了手帕,脏我一个人,但吐在地上却脏了环境,脏了众多人。
不用说二十多年前,就是现在不论城乡,随地吐痰者比比皆是,又有几人会用洁白的手帕包裹痰液,唯恐污染了环境。
这件小事对我的影响太深了,我常常想起,并以此警示自己,自爱爱人。
类似的事情,去年在北京又遭遇了一次。那是陪同领导到北京招商,晚间在一家四星级饭店招待客商宾朋。客人中不少都是老乡都是熟人,难得在北京相聚,彼此都尽兴地喝酒,尽情地叙旧,晚宴一直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主持人才宣布结束。就在我离座的时候,又看到一位十多年前认识的某领导,自然少不了握手寒暄,说着说着,只听他“唾”地一声,一口浓痰落在红红的地毯上,我简直惊呆了,我的双眼不自觉地在四下张望,生愁被服务员看见而遭指责甚而被罚款,钱倒是小事,大众广庭之下,面子往哪搁,还好,服务员在忙着收拾残局,顾及不上。但我看见几位女士掩着口鼻,像避狗屎似地从痰边绕过,目光斜视那位吐痰者。吐痰者浑然不觉,紧拉着我的手,又一起喝了一小杯酒后离去。
同样是吐痰,一个是在无人监管的人行道上,用白手帕包着带走了,一个是在华屋之中,众目暌睽之下,叭地一口,耷在地毯上。不同的处理方法,折射的是人的基本素养。
吐痰虽是小事,处理不当,影响却是很大的,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