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郭家河的故事

2013-03-20 00:00:00    作者:陈刚    来源:今日高邮

郭河是个古老的村落,现辖于高邮市界首镇张仁村。郭河与北邻的郑墩之间相隔一条界河叫郭家河。郭家河有许多异常之处。河底多沙石,这在周边很少见。有时还能在河里捞到诸如古钱币、瓦弄、砖雕这样的东西。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北边有户人家开挖鱼塘,竟挖出了整方整方的木材。

郭家河两岸至今流传着一段顺口溜:“驴驮钥匙马驮锁,哪年穷到郭二锁。几条人命几把火,剩下郭家一条河。”这顺口溜隐约概述了郭家河的来历。

从前,郭河有个出名的大财主名叫郭二锁。家大业大,房屋一眼看不到边。一天,郭二锁到镇上走访亲友,路过小闸塘,一脚踏在地上,尘土里竟冒出一枚金币。盯看几眼,发现金币中间有个特别的凹字。他终究不屑在大庭广众之下弯腰拾起,便起脚一踢,金币顺势跌落到了小闸塘中,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张三是小闸塘边的渔户。郭二锁爱吃鱼,张三平时打到品质好的鱼直接卖给他家。在郭二锁返程途中, 张三特地将刚打到的一尾红鲤鱼送给他。私下里是想加深主顾感情,维持日后生计。

郭二锁到家后,派人把鱼送给厨房。厨娘乘着鱼尚挣扎,立刻收拾起来。突然,“叮当”一声,竟然有一枚金币从剖开的鱼腹里掉落地上,闪着金光。厨娘惊呆了,不由自主地惊呼起来。郭二锁循声赶到厨房,一眼就盯到了金币上的凹字。这块金币居然就是被他踢入小闸塘的那枚。

原来,在金币落水的一刹那,红鲤鱼正游荡在落水点下方。它以为有食物掉下,来不及观察,张嘴一吸,金币滑入肚中。转而腹中难受,上下游蹿翻滚。终被张三捕获,继而又被送予郭二锁。竟有这样的奇事,该是你的财宝,甩也甩不掉。郭二锁喜极而狂,对围观的下人们说:连老天爷都要帮我,还有什么我不能做的事情?

快嘴厨娘正在一旁懊悔不已,冒里冒失地回答:“再大富大贵的人家怕也惹不起人命官司和天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郭二锁不由大怒,抬腿一脚,踢向厨娘。说来也巧,这一脚竟把厨娘踢死了。

一语成,郭家又接二连三地摊上了几个人命官司,慢慢地衰败了。再后来,在一次大火中,郭家老宅荡然无存。于是,乡邻们在烧毁的屋基上开挖了一条河,取名郭家河。

老人们讲,郭家河曾经通达兴化,能行船。兴化商人撑着船,带着货物,辗转了不少的大河、支流,而郭河则是终点站。那时,兴化是我向往的地方,在东部,很遥远。但我一直没看见过行船,只看见河面上筑有好多道土坝头。小时候过河,感觉走坝头比木桥要安全得多。

河两岸的孩子经常隔河扔石子、打群仗。他们能根据投掷石子的速度和远近,判断对方力量的强弱,而决定是继续战斗还是早早撤退。现在想想,有点后怕。万一砸到脑袋上怎么办。幸好没发生过这样的意外。

我读小学时的校舍就在郭家河南侧,离河边不到五十米。河边长着成行的树木,以榆树、水杉居多。北岸有户人家栽种两棵很大的杏子树,结满了果子,远远看去非常诱人。夏天水旺的时候,树根基本没入水面。一天中午,有个同学用自制的鱼钩在树根缝隙里钓到一条黄鳝,很大。我们陪着他送回家,称一称,一斤三两,养在了水缸里。再急忙赶回学校,迟到了,被老师罚站了一节课。

郭家河北面的郑墩村设有初中,我每天上学要来回过河四次。有年冬天特别冷,河面上结满厚厚的冰。我索性在冰面上搬了个大冰块,一路滑回了家。读高中、大学,则要过郭家河向北走,再转西行,到永丰洞乘车去县城、省城。

小时候一遍遍听爷爷讲述郭家河的故事,也只是多增添些少年的遐想。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提高,对故事的理解也逐步加深。盛极而衰、敬天悯人、谦让平和……郭家河的故事里蕴藏着家乡人极为丰富的认知内涵。

郭家河的故事其实就是我最早的启蒙。如果说家乡朴实自然的传承文化注入我的血液,塑造了我的性格,那么以这种性格为基础,添加人生中许多的难忘与感悟,就逐步培养成了我的品质。

工作后,我从事测绘工作。测绘外业很辛苦。无论炎炎夏日,酷暑炙热,还是寒冬腊月,冰天雪地,一年四季到处奔走。

有一年夏天,任务紧急。我冒着柏油路面最高近五十度的地表温度,连续三天从早晨六点一直测绘到傍晚。中午吃饭、休息不到一小时。我负责采点,采点需要人不停地走。难受了,就用矿泉水浇浇头,感觉舒服很多。实在吃不消时,有人去卫生院买了瓶装葡萄糖注射液。我就边喝葡萄糖,边采点,不能停步。现在想想,葡萄糖其实起不了立竿见影的功效,但那时心理上确实多了些坚持与支撑的底气。晚上,还要在单位将白天测绘的点、线,全部绘制成图。一直不停地忙到凌晨。就在办公室用三张椅子搭了张床,睡了三晚。

在冬天里测绘,好多次雪花飘落到头发上结成薄冰,又被头顶的体温慢慢融化。继而再落满雪,再化成水。周而复始。

郭家河潜移默化的性格和品质支撑我在艰辛、单调而又严格、细致的测绘岗位上无怨无悔,忙碌并快乐着。

前些年,郭河搞了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田间配套了道路沟渠,种植了花草树木。一眼看去,很整洁,也很美观。又在郭家河南面的五星支渠与淮江公路交接口修建了一座桥,叫张任桥。从张任桥回老家、返城很方便,也就不需要通过郭家河绕行了。

我已好久没回郭河了,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想起家乡的郭家河。 

儿子11岁了,上四年级。他很喜欢在假期到老家去,那里有他的爷爷奶奶在,也有和他年纪相仿的一群伙伴。尽管郭河早已撤并,村名也改了多年,他还是和我一样,回老家总说成是回郭河,改不了口。郭家河的故事,他还未知晓。我打算在今年清明给爷爷扫墓的时候,讲给他听。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