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感谢生活

2007-10-15 00:00:00    作者:唐明    来源:今日高邮

——读余华小说《活着》有感

我已很久不这样读书了:一读到它就舍不得掩卷,就一口气读完,如此酣畅,如此激动。

其实“活着”包含着两个哲学命题:一是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人怎么活着?前者是目标,后者是状态。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且用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去回答的,或者答与不答,其最终在盖棺定论时,别人会作出评价和判断的,正如“马革裹尸还”、“宁在世上挨,不在地里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的人死了,却如同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如同死了”等种种活法。余华通过书中主人翁福贵不止一次地说:人只要高兴,就不怕穷。这种活着的状态是受命运多舛后的自我内心的调节。事实上作者说的“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这句话,但向读者传递的却是“人必须活得真实和高兴”的信息。真实和高兴与贫富、高低没有关系,穷有穷活法,富有富活法。

 福贵的祖上,从“鸡”到“鹅”,从“鹅”到“羊”,再从“羊”到“牛”,着实让他过了一段像模像样的阔少日子,他嫖妓、赌博,结果一贫如洗,乃至于想到自杀,一下子从“牛”滑到连“鸡”都没有的地步,好在他有颗善良的心,他从不怨天尤人,也不诅咒命运的不公,就连他相继埋葬了所有的亲人后,他都没有为此而不想活下去,甚至他后来有钱了,终于从屠夫手上买回了一头待杀的牛,并且一直活得连别人都认为早该死了,但还在活着。

作者写了小人物福贵,让所有的厄运都集中在他一个人头上,“千钧系一发”。那么,我们比福贵幸运或者是高兴不知多少倍的人,该如何“活着”?还是为着身边的名利互相倾轧、争斗,还是为了蝇头小利、一时得失而斤斤计较?苦日子向好日子过容易,那就倍加珍惜。好日子滑到苦日子,也不能不过,但要像福贵那样不埋怨,活得真实。人总有一天会不活着,活着就必须真实。张贤亮感谢生活,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感谢生活。以平常心而平常地活着,这是每一个有责任和良心的人,都应该具有的生活态度。

 有一句话说的很真实,那就是“情义无价”。情,就是亲情、感情、友情、爱情,福贵的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儿女情、战友情都表现得十分真实,当他输完了家产,想到的是家,当他被解放军俘虏遣散时,他第一个念头是:只要不死,就回家。人在最困苦的时候、最无助的时候第一个闪过的真实的想法就是“家”,因为从“家”里可以得到无所不在“情”的温暖,无论你曾奉献过还是辜负过,“家”总是一个人的“避风港”。只要活着,“家”始终存在心里,且离“家”愈远,思念愈切。义,就是此生所尽的义务和所承担的责任。福贵始终感到内疚,父母死了,儿女死了,妻子死了,他总觉得对不起他们,没有尽到责任,没有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如若人活着没有“义”的话,那么不就是白来人世走一遭了吗?

人,没有理由不活着,不管贫穷富贵,不论地位高低,真实地活着,活出个人样,才不白活。而支撑着自己活着的,是自己一颗善良的心。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