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邻人汪曾祺

2007-10-15 00:00:00    作者:唐以军    来源:今日高邮

“家(gā)来那(la)?”

“家(gā)来了!”

乡音未改,鬓毛已衰。1991年秋天,汪曾祺先生应乡人之约,第三次踏上魂牵梦绕的故乡大地。

汪老,此次回乡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为北海大酒店开业剪彩。由于工作的关系,汪老那次回乡,父亲全程接待了他。俩人刚一叙,汪老就对我父亲说,我们是邻居,小时候在家,天不亮就能听到你家杀猪时猪的叫声。也是从那时起,我听到了父亲提起了汪曾祺这三个字,没有丝毫的陌生感,就像久已相识的邻里长辈,亲切,随和,冲淡。因为邻居的缘故,我眼里有了一个邻居汪曾祺。

看到汪老的文章,总让我沉浸到这样的情境中:夏天薄暮,墙角的晚饭花开得正艳。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在光影的转换中,这些花就像汪老笔下的淡墨写意,姿态横生,随风摇曳。老家四合院外高大的泡桐和榆树将月光剪得斑斑驳驳黑白交错,清风掠过,沙沙作响。偶一片落叶,静静飘下,飘进一口幽深的历史古井,飘进汪老讲的故事。天井里,长桌旁,装了一肚子的古城旧事的邻人汪曾祺,咪一口粮食白,搛两块二刀肉,就着包裹二刀肉的荷叶的清香,仔细地给我们讲着东头街上的故事。月亮慢慢地爬过印着苔痕的滴水和长满青草的屋脊,漫天飞舞的蚊虫似乎也被他故事吸引了停下来,只有门前的月塘河水哗哗东流。明海、英子、陈小手、岁寒三友、庞氏兄弟……我就在他的故事里找寻着先辈的喜怒哀乐,寻找高邮的前世今生。

我的老家也在月塘河边,与汪家是隔壁邻居。小时候住的地方叫月来堂(塘)。为啥叫月来堂(塘)的,我也不知道,只是长辈们这样叫,我也跟着这样叫了。月来堂(塘)在竺家小巷里。竺家小巷就是现在汪曾祺故居所在地。七岁前的我还在现汪曾祺故居旁边的小屋里生活过。那时候,我们一家人经常守在收音机旁,听着从收音机里传来的“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沙家滨》唱段。父亲在一旁,边听,边用手指轻叩着桌面。谁也没想到,这词,这韵,竟然就是隔壁老邻居所写,难怪那么亲切,那么熟悉,仿佛冥冥中的一种暗合。

竺家小巷的南面百米是一条弯弯曲曲由西向东流淌的小河,河南是一面菜地,河的北面有一条青砖铺砌的小道。小路沿河而设,随势赋形。汪曾祺小时候上学总是从这条路向东到傅公桥再到他的学校。汪老在他的文章曾经这样介绍过: “‘臭河边’是地名,自北市口至越塘一带属于‘后街’的地方都叫臭河边。有一条河,却不叫‘臭河’,我到现在还没有考查出来应该叫什么河,这一带的居民则简单地称之曰‘河’。”其实,老高邮人都把这一片地区,叫月塘河边,也叫臭河边。据老辈人说,之所以叫臭河,是因为八仙之一铁拐李成仙前又跛又拐,又瘌又脏,经常在这河里洗澡,把这条河搞得又黑又臭,后来,他成仙了,河也变清了,水变碧了,而臭河边的名字却世代相传。我的印象中,常常把铁拐李幻化成汪老形象,同样的仙风道骨,同样的点石成金,同样地把一条曾经的“臭河”变成了水气氤氲、有着独特内涵的审美圣境。

从傅公桥到汪曾祺的家,肯定得从我老家门前经过。汪老在一九九二年七月十一日写的《我的母亲》一文中这样写道:“前年我回家乡,见着一个老邻居,她记得我母亲。看见过我的母亲在花园里看花——这位邻居和我们家的花园只隔一堵短墙。我母亲叫她 ‘小新娘子’。‘小新娘子过来,给你一朵花戴。’我于是好像看见我母亲在花园里看花,并且觉得她对邻居很和善。这位小新娘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了!” 这位小新娘子就是我的四曾祖母。那年汪老回家,故地重游寻访故邻。走到我老家门口时,四曾祖母见到汪老说:“汪大少爷家(gā)来了。”汪老则笑着打招呼:“小新娘子,我家(gā)来了。”时间一晃竟然已是十多年了。汪老已然仙逝,曾祖母也已离开我们多年,只是汪老的笑声还在,曾祖母的招呼还在。

前不久的中午,父亲拿出了汪老最后一次离开家乡时上车前的一张照片。照片是俯拍的,左边是一辆轿车,汪老站在轿车旁边,时任副县长的朱延庆先生、文联驻会副主席陈其昌先生和我的父亲等人分站在他的周围,形成一个弧形,一切那么自然,就像送一个准备外出小住几天的家人。

“酒酣挂帆去,珠湖云”。父亲他们没有料到,这一送,汪老就再也没有回家。历史永远地定格在那个瞬间、那个秋日的早晨。

可惜,那次回来,我没见到他老人家。现在想来,扼腕叹息。但我又常常和这个邻人谋面,在他的作品里,在他笔下的故乡高邮。每每想到这,我和八十多万高邮人一样,感到自豪与幸运。自豪的是,与这样一位大师同乡;幸运的是,与这样一位长者为邻。想起汪老时,就会不自觉地捧起他的文章,看看他的手迹,听这样一位可爱的长者讲述身边的故事,寻一寻梦中的水泽故乡……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