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0 00:00:00 作者:葛国顺 来源:今日高邮
谈起孩提时代过年拜年,那就是有趣,至今回想起来,仍免不了有一种留恋。每逢过年,小辈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去给老辈的亲戚拜年。我十来岁的时候,正是困难时期,物质还十分匮乏,过年想穿新衣服还很困难。我记得那时候对过年非常渴望,初一大早天才放亮,就在床上睡不着了,想起床出去走门串户拜年,因为会有好东西吃。大人总是拦着不许早起,说要等人家放过炮竹,自己吃过早饭才能出去。其实,那时小孩上门拜年也就是给一些爆米花、爆蚕豆什么的,连炒花生都少。跑了一会口袋装满了放回家,再出去跑,一个庄子要跑半个庄子也不显得累,真有意思。过年时,父亲总会催着我们去给本家门里的各位长辈拜年。这差使实在没劲。无奈被父亲逼着,不去不行,只好硬着头皮从爷字辈起,依次到紧门上爹爹叔叔们挨家走上一遍。只有紧门自家叔子大爷们和亲戚家才能给个几分钱,那时就是很不错的了,不像现在小孩,伸手就可以得到百元大钞。
现在,拜年的意义已经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每当过年,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日子里,无形中更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一切的烦恼忧愁瞬间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欢庆;一切的怨愤仇恨都暂且搁置起来,转变成一种宽容和大度;过往的灾难与不幸被忘却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前景的期盼与筹划。有过隙的,消除着隔阂;关系亲密的,更加深着感情。一些亲朋好友,平时也不在家,各忙各的事情,很难得有相聚的时候,只有逢到过年,才能借此机会相互走动走动,聚上一聚。所以,过年又是人们相互增进感情的最佳时机。之所以好多的老风俗习惯都被人们废弃,而拜年却一直地被沿袭着,这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再说,拜年自然离不开带礼物。中国人向来最注重礼尚往来。相互的敬重体现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友好。现在拜年,各种礼品应有尽有。只要你舍得花钱,什么档次的都能买得到。我小的时候,跟爹妈去外公、外婆等长辈家拜年,礼品却是简单得很,就是带上两包果子加一袋红糖、台酥之类的。我曾把我的这些事情说与我的晚辈听,说什么他们也不相信。
现在拜年吃请倒是一件烦人的事。像我们这个家庭,双方姐妹多,自然晚辈也多了,每逢过年,拜年大军就会络绎不绝,滴滴嗒嗒要忙几天,春节都不得安稳。年前就要忙着采购,还要把菜肴赶制出来。有的人家几年前就时兴到饭店办年夜饭了。随着我们的年龄渐长,好多晚辈都已经成家,有的已做爹爹了,不想让他们再来拜年。去年中秋节,我特意办了两桌饭,原意向他们打个招呼,宣布免去拜年习惯,可是,这个想法刚一提出,就遭到晚辈们的极大不满,说了好多怪话,仍然坚持要拜年,把我搞得很狼狈。现在想起来,因为拜年,它已是中国人的老传统习惯了,毕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好风尚,维系着亲朋好友间的亲密关系。礼物倒在其次。有时,一句温暖的问候,总会让人感念一生的。
一年一个样,各年不相同。年总是新鲜的。有着这种新鲜,我们活着方才能够生气勃勃;年又是值得留恋的,有着这留恋,我们方才倍加珍惜今天和明天。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