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进城读小学

2013-08-08 00:00:00    作者:郭德荣    来源:今日高邮

1952年,那年我十二岁,父亲调至高邮工作,住准提庵。父亲将我带到城里,经一位王叔叔介绍,到城北小学插班二年级。

当时,从北大街向南,经石桥,过护城河,进北城门。城门上端有“制胜门”三个大字,门口有两扇厚重的木质大门。进入城门后,约百米许,就到城北小学了。学校坐东朝西,紧靠城墙根,原是城隍庙。我去上学时,大殿还在。殿前有口古井,井旁有只铁香炉,殿堂中有幅古画,纸质已经灰暗,细看是尊观音佛像,仪态从容,衣饰勾划细腻,飘然欲举,说是唐代吴道子的真迹,乃镇殿之宝。下课后,同学们都拥到殿前的院子里踢毽子、跳绳、斗肢,热闹非凡。大殿子的北面是又高又宽的城墙,已平整为操场了,全校的体育课和高年级的早操都安排在那里。在操场上可登高望远,西边可看到运河风帆,浩渺珠湖;东北面可望到巍巍的文游台。大殿的南侧,则是两排教室,中间夹着两间教师办公室,学生无事不敢靠近,其实老师倒也平和,就是天生有点惧怕。

我在乡下读过两年私塾,塾师只教语文,不教算术。我插班二年级,语文会读、也懂,难的就是算术了。我只识阿拉伯数码,不会运算。现在想来,真感谢班主任王素云老师。她不紧不慢,课上讲解,课后辅导,使我逐步开窍,从而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恩泽了。印象深刻的是位语文老师,叫茆正修。他身材伟岸,穿一身棕色呢制服,冬天披一件呢大衣,戴一副金丝眼镜,一派学者风范。他毕业于界首乡师,曾教过师专。他知识面宽,涉猎古今中外,不拘泥于课本。记得有同学问:“老师,你讲的书上没有。”茆老师答:“课本上的内容,你们自己能够读懂,我讲的是书上没有而你们又需要掌握的知识。”他还讲许多高邮的名人掌故,如王府独旗杆、王西楼嫁女儿、臭河边的武侠金德阶等等。老师的教诲使我受益终身。

前年,我腰椎病发作,听说西后街有位专家治此顽症。我慕名而去,进门一见,竟然是老同学李遐龄。他一边为我治疗,一边唠叨着往事,许多人与事、情与景,犹如昨日,历历在目,回起起来,总有股甜蜜的感觉。心头一激动,腰病顿觉好了许多。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变迁。过去威严的城墙早已拆除,城北小学亦早已迁址,原址更了无痕迹,代之以高楼大厦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