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扬州小调

2013-08-01 00:00:00    作者:胡小飞    来源:今日高邮

晚上在澄子河畔散步,总能或远或近地听见和着二胡和琵琶的扬州小调,那样的温软而亲切。古人说,十年一觉扬州梦,不知不觉,二十多年过去了,那熟悉的扬州小调依旧在耳边萦绕,仿佛并未远去……

搭台子,唱小戏,是小时候的事了。那时候,每年都会有江都的民间小戏班来到我们村里演出,布置相当的简单,选一块大的空地,借来两张八仙桌做台面,乐器班子围桌而坐。只见拉二胡的老头双目微闭,一手按着上端琴弦,一手拉着下端胡杆,“嗡嗡”调试之后,手指在琴弦上微微抖动,右手左右拉弦,胡音悠扬悦耳,老头还时不时地摇头晃脑,很是投入。演员也不用化妆,待二胡声起便雅唱起来。那时候正版磁带价格不菲,父亲总是将录音机放在桌子中央,用空白磁带现场录音,闲暇时分,便可以听上一段。小时候虽然听不懂唱词,却听熟了“杨柳青”“梳妆台”“侉侉调”等曲牌。

老金家的上海亲戚给他捎来一台唱片机,一张薄面圆形的唱片,放在转台上,唱针接触唱片,旋转出声,很是稀奇。大人小孩经常去听,老金放得最多的当数《王樵楼磨豆腐》和《小和尚下山》。小和尚下山说的是小和尚引诱小尼姑的故事,古代情节,却在唱词中融入当代生活元素,十分滑稽有趣;《王樵楼磨豆腐》更是家喻户晓,最有名的莫过于“五更天”的唱段:“一更天磨豆腐,什么东西来吵闹?蚊子来吵闹,蚊子怎么样的叫?蚊子,嗡嗡嗡的叫……”从一更天一直唱到五更天,豆腐磨好了,戏也唱完了。当时即便是小孩也会哼上一两段,至今让人十分回味。

过年的时候,总会听到广播里播放的《丈母娘夸女婿》、《送麒麟》等贺岁扬剧。提起《丈母娘夸女婿》,当年可谓风靡一时。其间曲牌诸如“杨柳青”“麒麟调”“梨膏糖调”“道情调”等俱是朗朗上口,耳熟能详。母亲和父亲商量了很久,决定去买一盒正版录音带,去音像店一打听,十元一盒不还价,徘徊了好一会,终究没有舍得。晚上九点多,高邮广播电台一档戏曲栏目里正好播放该剧,父亲急忙拿来录音机翻录,夜深人静,录音效果相当好,第二天父亲便拿出来炫耀,吸引了好多邻居围坐聆听。

当港台歌曲在生活中尽情传唱的时候,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慢慢长大,好像扬剧也离我们渐渐远去,只能偶尔在乡间人家办喜事的时候才能听到那似曾熟悉的扬州小调。一次偶然的机会,打开了扬州扬剧网,听到李政成夫妇的《扬州小巷》,婉转、悠长的唱腔,顿时吸引了我……喜欢有的时候没有来由,只是觉得它亲切、温婉,那种淡定、自然的熟悉,仿佛与生俱来,总是时常从心海里冒出来。每当看到台上演员情至深处,泪眼朦胧,台下听众身临其境,抹泪鼓掌时,内心总是一阵莫名的感动。

澄子河畔的几处凉亭和长廊里,总会有不少票友在那里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置身水面的浮桥,静看一弯明月穿梭于浮云之间,河畔的纤柳舞弄着清风,月色如水,耳畔飘过清曲的委婉和悠扬,让人沉醉……于是很享受这份夜阑深深、静卧亭榭,观秋风浮云、揽水中晓月、听悠扬雅声的禅境,幻想着自己能在斯情斯景中沉沉睡去,在梦境中回味扬州小调的婉转和悠扬。

(请作者告知通联方式,以便奉寄薄酬)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