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9 00:00:00 作者:朱禄山 来源:今日高邮
又是一年夏忙季节来到了,看到田里刚栽下的一行行碧绿嫩秧苗,不由使我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夏忙之夜秧田找“长鱼”(黄鳝)的趣事来。
那还是物质条件比较贫泛的岁月,当时的我十六七岁,虽然身材矮小,但在生产队基本上是样样农活都干,更不要说“打夜工”了(夜晚突击干农活)。记得那是夏栽后的一天傍晚,生产队长安排我和同龄小伙子一起“看水”(用抽水机为秧田灌水,一是管住田埂缺口不让水流失,二是防止抽水机出故障)。夏栽后成片的秧田都要灌水,抽水机功率小,往往一抽就是一整夜。虽然我们是年轻人,但责任心还是比较强,不敢有丝毫大意,几乎是整夜巡查。毕竟是年轻人,上半夜好过,下半夜难挨,总要找点事打发枯燥长夜。不知是谁提议找长鱼吧,于是我们就舀了一小罐柴油,用粗铅丝扎上棉花,沾上柴油,点燃后当火把,带上长鱼夹子,一种特制的形似火钳的竹夹子,夹子上有锯齿。再找一个装化肥的黑色塑料袋,那时还没有编织袋。于是就一边巡查抽水情况,一边找长鱼。当时我们这里是水网地区,老沤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冬、春两季田里蓄水养着,因此鱼虾丰富。夜深人静,蛙声一片,我们沿着水田埂,深一脚浅一脚前行着,当我们走到哪里,那里的蛙声就会戛然而止。田里的秧苗刚栽下不久,还没有分蘖封行,在火把的照耀下,水中的各种生物看得一清二楚。这时的长鱼最活跃,因为田埂上有蚯蚓在爬行,是长鱼的最爱食品,长鱼只有游到埂边才能食到蚯蚓,我们只要沿着田埂寻找就行了。长鱼也很机灵,我们的火把一照,长鱼一动不动,这正好为我们提供了最好捕捉机会,我们赶紧用夹子一夹,虽然长鱼尽力扭动身子想摆脱夹子逃生,但都是徒劳。就这样我们用了一两个小时吧,就捉到了四五斤长鱼。
这时夜深了,我们肚子也饿了,我们自己动手烧夜餐煮米饭。生产队打夜工是管夜餐的,也就是每人发半斤米,事后到会计处开领条,经队长批准,到保管员那里就称到米了,现在这米要先垫一下,菜就是我们找来的长鱼。我们这一带长鱼的吃法主要是长鱼丝炒韭菜,首先要把长鱼划成条。正常情况划长鱼前,把长鱼和冷水同时放入锅里烧,等水一开,把长鱼捞出放入冷水中过一下就可以划条了。但我们竟别出心裁,先把水烧开,然后一人拿住锅盖,一人将长鱼直接倒入开水中,赶紧盖上锅盖,结果大出意外,长鱼全部蹿出锅外,人的动作根本赶不上长鱼的逃命速度,弄得满地都是长鱼在游动。我们只好重新把地上已经烫伤的长鱼捡起来,清洗一下,伴着冷水重新下锅,多花费了一倍的时间和燃料才开始划长鱼。划长鱼对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来说是手到擒拿的活儿。先把长鱼放在一块平板上,让长鱼脊朝上,肚朝下,左手固定住长鱼头,右手持刀在长鱼头部下刀,刀子不能垂直,略倾斜一点,要沿着长鱼体内三角形鱼卡侧面下刀,就能把长鱼卡完整地剔出,把长鱼肉切成丝,再到自家菜垛(小块菜地)割几刀韭菜,清洗一下,分期下锅,用猛火爆炒几下,两大碗长鱼丝炒韭菜就烧好了。夜餐就是一样菜,汤都没有,但在那个年代,我们吃得津津有味,鲜美无比。直到现在回味起来,依然感觉是那么快乐、那么鲜美、那么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