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1 00:00:00 作者:苗麟生 来源:今日高邮
我和妻子共同生活已有50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管是面对狂风暴雨,还是面对急流险滩,抑或是行走在布满荆棘的崎岖小道上,她总是坚定地伴随在我的身旁,默默地与我携手艰难前行,寻找着我们幸福的未来。
婚后,孩子相继出世,生活压力陡增。由于当时粮食供应紧张,她也像我一样,经常把她的那份早饭省下来,好让年幼的孩子吃饱些。这让我痛心不已,因为,她还要做大量的家务啊!
我们有4个孩子,住在只20平米公产的小木板楼上。夏天像蒸笼,晚上无法入睡。吃饭在楼下过道。冬天,饭刚盛出来就冷了。面对这样的生活条件,我唯有叹气,而她却无怨言。
一天,她对我说,你喜欢京剧,广播里正在教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去学吧!等你学会了,再教我学唱,好不好?
其实,我知道她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让我的心情能够好一些。
在这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吃住不安的穷困日子里,妻子常对我说,我们现在走的道路是艰辛;将来孩子长大了,我们的日子会幸福的。她就是用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不断地收获着四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自然显露出来的欢乐,迎送着日出和日落……
后来,孩子渐大,寒暑假回到镇上的家中,吃住不安的问题,更为突出,却又无法解决。妻子建议,放假不回家吧,就住在学校里。学校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孩子可以坐在教室里,一人一张桌子做作业,多好啊!
我同意了。从此,我们就常年以校为家了!
偌大的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我们一家子住在里面,大人、小孩的心情十分美好。
为减轻经济负担,她用母亲的旧缝纫机反复练习,居然无师自通,能为孩子们做衣服了!深秋来临了,她把大人的破旧衣服改成大孩子的棉衣,大孩子原有的棉衣就改给二孩子……
孩子们的棉衣一解决,只要各做一件褂子加在外面,就可以让她们很风光地过新年了!
每当春节,看到四个孩子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我内心顿时对心灵手巧的妻子产生感激之情。
学校放暑假是她最忙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她要为全家人拆洗棉衣、勾棉衣,还要为不断长大的孩子改做棉衣;清洗破布,糊鞋骨子。
清晨趁早凉,她赶钉一阵鞋底。鞋底千针万线,把鞋底钉好了,做鞋就不费什么事了。每年,我们一人一单一棉两双鞋子,她就要钉12双鞋底才行呀,真不简单!
她特能吃苦,也特别能干。我为有这样的好妻子感到十分幸福!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我们家苦尽甘来。自己砌了房子。四个孩子先后成家,她们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很美满。
每当想起那段艰苦的日子,我由衷地敬佩我的妻子,便写下以上的一些文字,感谢她矢志不渝地帮我撑起这个家,摆脱雾霾的笼罩,终于走进了阳光灿烂的新时代!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