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冰窖子

2013-08-26 00:00:00    作者:孙士琪    来源:今日高邮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高邮县没有一个冷库、一条冷藏船。高邮湖是江苏省的第三大湖,每年出产的个大、体肥、肉嫩、鲜美的四大名鱼:鳊鱼、白鱼、鲤鱼和 鱼祭  花鱼,还有青鱼、鲫鱼、黑鱼、鳗鱼、甲鱼、青壳大闸蟹、大青虾、银鱼等水产品,不计其数。除满足高邮及周边地区市场需要外,大量的水产品还要远销到扬、镇、宁、苏、锡、常和上海市,冬、春两季天气不热,长途运输还可以,可到了夏、秋两季天热了,就不能运输,怎么办?我们杨家坞的先民们伤透了脑筋,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想出了一个土办法:用土做成一个土冷库——冰窖子。

具体的做法是:

一、杨家坞在高邮城边运河西堤上,坞子中间在水小时,有一片浅滩露出水面,先民们把土挖起挑到堤边,堆成一个长方形的围堤,夯实打牢,再浚深修齐,大门朝西北方向,这样就形成一个大半在土层中、小半露在地面上,长约6米宽5米高5米多的土冰窖子了。像这样的冰窖子杨家坞共有六七个,专供冬季储存冰用。

二、请木工师傅做成屋架子、做门框板……

三、请来东墩乡的张茅匠等人,用茅草盖屋。

到了寒冬腊月,天寒地冻气温降到零下时,满湖的渔民仍在湖中取鱼捕虾,在一连刮两三天的西北风后,生怕大风突然停止,湖面全面封冻,有经验的渔民们不敢下湖捕鱼,纷纷进港避冻。

冻湖了,所有鱼船全部冻在杨家坞和万家塘中,坐着晒太阳等解冻开湖后才能继续生产,生活很穷的船民们开始困难了。

这时鱼行的老板们和冰窖的主人,便开始收冰进窖子了。他们贴一则广告:某日开始收冰,每担XX元,收完为止,请大家踊跃送冰!云云。

这些闲着没事干的渔民、船民和无业居民们,以户为单位各自到河边、湖边、坞子内破冰,打捞上岸放在担子内或篓子中,挑到或抬到冰窖子处,过秤后倒入铺好的稻草和芦席的冰窖中,窖中有专人用锤将大冰块打碎、推平、夯实。

这些渔民来自各地,打着不同口音的号子:要来吼,要当心呀,脚下滑呀,慢慢走!扁担咯吱咯吱响成一片,另一帮人眼看要掉队了,使劲高喊:向前跑呀,莫掉队呀,咯吱咯吱!年轻男女在一起的号子喊得就不同了,男青年挑了一担冰,高喊:大姑娘的歪歪子呀,你快点走呀!挑重担你不走,就像压死狗呀!大姑娘也回应道:炮子子说瞎话呀!当心,嚼舌头。咯吱咯吱,边挑边走,互相打趣,真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各家各户都想多打些冰,多挑些冰,送到冰窖,可多拿些钱,回家生活。

冰窖的管理人员有他们的事,这些冰一担一担倒入冰窖中,七横八斜他们得用木棰打碎、推平、夯实,这样可以多装些冰块,装一层冰还撒一些大盐,只听见盐在冰层中细细的碎裂声。他们不停地在冰窖四周铺垫厚厚的稻草保温,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时,冒着零下十多度滴水成冰的气温,还要派人到河边破冰挑水,一担担往冰窖中倒水,这水倒下去后,很快就结冰,把那些打碎的冰冻结在一起,变成一个整体后,就不容易溶化了,可保证来年夏秋季用冰。此时用厚厚的稻草严严实实地盖好保温。

一个冰窖到这时已经装冰完结,带夜由木匠师傅上梁,做屋面,老板们在冰窖前安放供桌,供桌上水龙王和耿七公神像前,供上鸡、鸭、鱼、肉、水果等供品,然后点烛、烧香、磕头下拜,祈祷冰窖平安过夏,太平发财……

接着是茅匠师傅用近30公分厚的茅草盖屋,层层排紧压实,在屋的两个山尖上压上两片破缸瓦片,以防大风刮去,造成屋漏,使冰窖内的冰块溶化。

冰窖的一个大门面朝西北,为什么呢?因为冬季常刮西北风,刮来寒气,吹进冰窖内,加速冰层冻结。堆实稻草,关上大门,保证夏、秋季炎热天气窖内冰层不化。

因此,鱼行老板在夏、秋季长途运输鲜鱼虾时,在篓筐内装一层鱼、放一层冰块,层层保温,这样鲜鱼虾运到苏、锡、常、扬、镇、宁、沪,就不会变质坏了,土冰窖解决了大问题。

现在就不用了,因为科学技术发展,有了冷藏船、冷藏车、冷藏库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