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2 00:00:00 作者:杨斌 来源:今日高邮
母亲善良、重情,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向人发过脾气,更不要说是吵过嘴。经常听母亲说,母亲姐弟四个,母亲是老大,其他都是弟弟。母亲十二岁时,外公外婆就相继去世了,那时最小的舅舅才三岁,三个舅舅是我母亲一手带大的。十六岁时,母亲与父亲结亲。母亲嫁到我们家时,我们家里也很穷,但母亲经常在财物上接济三个舅舅,并且帮助舅舅家干农活。每年春节我去舅舅家拜年时,舅舅们总念叨着母亲的好,舅母也是如此。
母亲是个勤劳的人,她的手脚似乎从来没有闲过。记得自从实行单干后,为了补贴家用,父母亲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忙开了。父亲打(烙)烧饼,母亲搭下手。忙完后母亲带着烧饼走到离家十多里地的镇上托别人代销,卖完后再走回家,有时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去出工了。那时赚的钱虽然少之又少,母亲心里却是暖洋洋的,毕竟是赚了钱呀,再苦也值了。前几年,七十多岁的母亲还从事农活呢。我工作后,家境有所好转,我劝母亲不要再辛苦了。母亲说自己是“劳动命”, 劳动精神会好一些,不劳动会闷得慌,她说劳动就像城里人锻炼一样,也是一种“享福”呀。我想也是——把劳动当做享福,是在享受劳动,享受快乐啊,母亲真有一套!如今虽农田不种了,但母亲却整天侍弄着门口旱地上的瓜果蔬菜,自己吃不完,就送给邻居们。每当我享用着这些原生态的农家蔬品时,心中便绿意盎然、无限温暖。
母亲为人和气,性子特好。老屋是三间人字屋架房,简陋得很,可她却收拾得井井有条。由于人缘好,邻居们都爱来闲话家常。母亲很热情,家中倘有些瓜子、糖果等吃物必然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邻居们都说母亲太客气了。我从未看到过她与谁红过脸,我想即使吃点亏大概也是她容忍了吧,就像她自己说的“吃亏是福”“明里亏暗里来”。我偶尔的一声问候,一点体贴与关怀,都会让母亲笑弯了的眼角再添几道鱼尾纹。
母亲是个生活很俭朴的人。她很容易满足,付出最多,索取很少。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高邮中学上高中时,母亲步行二十多里路,九点多钟才到学校,带来十个熟鸡蛋(那时家中最好的东西),把身上仅有的九元八角钱给了我,再三关照我买点吃的不要饿了自己。后来才知道,那时母亲早饭都没有吃,就接着走回家了,现在想起这些我就感到一阵心酸。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吃穿很简单,几乎没有见她置办过新衣服,家里来客人时,总是尽力做些好东西招待客人,自己却是不上桌子的(不坐到桌边吃饭)。
如今,七十九岁的母亲真的老了!牙齿老了,稍硬的东西已不能咀嚼,只能慢慢磨化了;身板也老了,走路弓着个腰,几乎不能直立;腿也老了,步履蹒跚,不见当年的稳健了。每每看到这些,想起过去种种,便有一些酸楚涌上心头,而泪水也随之溢满眼眶,于是每每回家我总要抽点时间为她捶捶腰背,帮她修修指甲。每在此时,母亲的脸上便会漾起满足的笑容,我也稍感欣慰。
我深爱我的母亲,这里,我真诚地道一声,“妈妈,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