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学
到高邮跑马拉松的N个理由

2013-10-14 00:00:00    作者:尤泽勇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去年首办半程马拉松,10月2日成功举办第二届大运河越野半程马拉松赛,来自省内外近700名跑友参与盛会。有记者问:高邮为什么要办马拉松?跑步协会同仁时常讨论:我们要办一个什么样的马拉松?向外地跑友宣传:你为什么要到高邮来跑马拉松?——呵呵,有N个理由。

大运河越野马拉松的亮点是“越野”。我们的赛道在运河堤上和高邮湖畔,林间秋风飒飒,湖上帆影点点,其中近1/3是狭窄的水泥路、碎石路、松软土路和林间小路,这与通常在大马路、大广场、高楼大厦之间穿行的赛道相比,显得另类,却是让跑友亲近自然,让赛道回归马拉松本义。当年希腊战士从马拉松跑回雅典城报告胜利喜讯的42公里,是什么路?可能是羊肠小路、崎岖山道,也可能是平坦大路,决不会是通衢大道。在城市水泥森林里跑多了,难免厌倦,自然想换个环境,换种心情。大运河越野半程马拉松应运而生,它不是机械地跑,在这里跑步,是洗肺、亲近大自然、看湖光水色;可嗅到土地的芳香和湖鲜的腥味,看到泊满渔船的避风港和“突突突”的船队,芦苇摇曳,荷花满塘,树荫遮天蔽日,一派田园风光。

大运河越野马拉松的内涵是“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是最长的人工运河,正在申报世界遗产,诸多运河遗址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赛道沿线。古朴的唐镇国寺塔是大运河标志性建筑,与明盂城驿隔岸遥相呼应;紧贴湖边那段土路赛道,看起来不显眼,你知道那段堤的历史吗?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平津堰,是大运河开凿史上的水利杰作,其修筑年代久远,早在《旧唐书》里就有记载;平津堰另一边是古邗沟遗址。邗沟是运河的最初开凿,沟通了长江与淮河,已经废弃的古邗沟与大运河成两河三堤之景观。有趣的是,邗沟的开凿恰与马拉松战役同期;还有万家塘、杨家坞、御码头、挡军楼,等等,每处都有一个动人故事和传说。在这里跑马拉松,真可谓:历史遗址脚下过,民间传说耳边留。与其它遗产不同之处还在于,大运河是一个活态的遗产,至今仍发挥着航运、灌溉的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运河两岸又成为健身平台,成为马拉松赛道。在大运河堤上跑马拉松,古老的运动与同样古老的工程,就这样美妙地、有机地得以契合。

大运河越野马拉松的灵魂是“民间”。这些年办马拉松的城市日益增多,不少二三线城市,都兴办马拉松。多也不多,还会更多。听说韩国一年大大小小有300多场马拉松,照目前趋势,中国很快会突破这个数字。如何定位,值得推敲。除几个“大马”和“金标”赛事,如北马、上马、厦马、扬马等,对外代表国家形象和运动水平,其它绝大多数马拉松的发展方向,应该逐渐趋向民间,即政府主导、民间承办;少花钱,少扰民;让体育回归体育,办成跑友的游戏、市民的狂欢节。高邮办马拉松,不应该也不可能比豪华,比规模,只有扬长避短,做小做精。发挥得天独厚的赛道优势,用生态的、绿色的、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赛道吸引全国各地的跑友,让想“越野”的到高邮来跑马拉松;在服务和保障上下足功夫,坚持以“在意跑友的感受”为办赛宗旨,落实每个环节,赛事经费不多,但舍得用在跑友身上,做好每个细节,如一碗稀饭、两个咸蛋,如造型别致、意蕴深厚、成系列的完赛水晶奖牌,等等,花钱不多,用心良苦,意在跑友惬意和开心。当然,目前离这一追求尚有很大差距,这次赛事就暴露诸多差错和不足,我们会努力。

大运河越野马拉松也是一个秀场,对内启蒙,对外展示。这几年,高邮全民健身活动方兴未艾,游泳、骑车、踢足球、乒乓球、太极拳、广场舞……十分活跃,尤以跑步居多,马拉松更是异军突起。2008年第一次组队参加扬州半程马拉松仅仅11人,时过五年,今年达到170多人,此次报名参加大运河马拉松赛的超过200人,阵容越来越大。照此趋势,小城某一天会有1000人跑马拉松应该不是异想天开。一场赛事,就是一次生动的马拉松文化大普及,市民簇拥在赛道旁为选手加油,同时也是在受马拉松精神的浸染,有更多的人动起来,跑起来,比任何说教都顶用。同时也是小城形象的展示,各地跑友领略风光,分享美食,体验风土人情,浸润历史文化底蕴。21.0975千米的赛道连接越来越多的跑友,连接更多的地方,跑友跑进高邮,高邮“跑向”全国。坚持不懈地做下去,赛事将会是高邮一张闪亮名片,提到高邮,会不仅仅有咸鸭蛋,有汪曾祺,还有大运河越野半程马拉松!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